从楼市成交企稳回暖,到土地市场升温,地产行业供需两端的信心都有了实质性的修复。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土拍回暖的同时,从土地出让到房企参与度再到房企拿地策略都有所改变,这些变化也将深刻影响接下来地产的走势。接下来明源君来一一盘点土拍市场的一些新变化及趋势。
第一,各地土拍回暖明显,地块频现触顶成交
广州首轮土地集中转让,推出的8宗地有7宗成交,其中有4宗达到封顶价,以15%的溢价率成交。
第二,央国企抢地杀红眼,民企也在重新回归
热点城市的土拍,用“杀疯了"来形容也不为过。
如果说,2021-2022年一些国央企是被动兜底,那么今年他们主动出击的意愿非常明确。
今年最早开启首轮土拍的热点城市杭州,其中一宗地块吸引了60家房企同台厮杀,创下了单宗地块参拍房企数量最多的历史。
如果只有国央企捧场,再热闹的土拍都显得美中不足。值得一提的是,民企的拿地积极性也有明显提升。
比如上海首轮土拍共有十多家民企参与,既有规模型房企如龙湖、碧桂园,也有深耕上海的本地房企,如大华、宝华等,也有港资房企如九龙仓,另外还有一些新晋的外来者如天阳地产、金新城等。
比如上海土拍龙湖联合体、安徽新华等都成功摘地。
不难发现,不仅国央企在加急补仓,民企也确确实实活跃起来了。
1、政府供地诚意足,地块质量高
可见,房企虽然拿地热情高涨,但并非“雨露均沾”。好地块才有市场。
不过,整体而言,今年的首轮(部分城市已第二轮)供地,政府的诚意还是很足的,分批出让控制了供地数量,还拿出了不少好货。
苏州、杭州、合肥等地拿出了一定数量的市区CBD稀缺地块。
谨慎拿地的原则下,开发商对于地块价格是非常敏感的。这一轮土拍之所以火热,很大一个原因是利润空间能达到开发商预期。
2、楼市行情修复,房企信心增加
对于楼市,房企的基本共识是最难的时刻已经过去,行情处于持续修复中。
万科董事会主席郁亮在去年12月就抛出了“行业微光在逐步变成曙光”的判断。
与此同时,政策持续发力,在需求端支持刚需及改善购房,在供给侧也给予房企实打实的支持。
3、上半年为传统拿地高峰期
①房企严格拿地纪律,宁可错过也不拿错
龙湖也表示,为确保周转率和利润率,保证盘面安全性,去年龙湖新增土地主要集中在一二线高能级城市,并且新获取的60%以上地块都为零溢价获取。
今年,龙湖严格执行“拿地毛利率高于20%,归属股东的净利率不低于12%”的拿地纪律。
龙湖的管理层强调,不一味追求规模和排名,相比之下,龙湖更加注重交付品质、回款质量及利润率。
②热点城市竞争加剧,有房企逆势下沉拿地
聚焦高能级城市,成了绝大部分房企的共同策略。
高能级城市虽好,但随着房企扎堆,土地争夺战加剧,也存在供应量不足、溢价率不断走高的考验。
绿城中国就表示,形势差的时候,投资会集中在核心区域。形势稍好,会往下面渗透一些,会往边缘靠一些,使得利润更高。
首先是在选定的核心城市、反复研究的核心城市里面做底仓式的投资。
因而,也会考虑在相对比较安全区域里面的精准投资,采取投一成一的打法。“一二线城市里面的非核心地块以及三四城市,对绿城吸引力很大”。
按照绿城的说法,同样数额的钱,去买贵的地,带来的货值相对较小;去买便宜的地,带来的货值更大,如果去化顺利,利润更多。
在聚焦热点城市的同时,下沉三四线拿地,不仅是规模的需要,也是利润的需要。尤其对于体量较大,或处于快速增长期的房企来说,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