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 地块名称 | 容积率 | 地块面积 | 溢价率 | 拿地房企 |
北京 | 海淀区朱房村29号地块 | 2.4 | 42734㎡ | 17.33% | 中铁+招商+华润联合体 |
海淀区朱房村30号地块 | 2.42 | 39303㎡ | 25.04% | 建发 | |
朝阳区三间房乡南区棚户区06、07号地块 | 2.8/2.5 | 68996㎡ | 10.5% | 保利+金茂联合体 | |
上海 | 虹口区 C080302 单元 hk329-11 地块 | 3.95 | 19319㎡ | 38.20% | 金茂+新加坡庆隆联合体 |
浦东新区 Z000602 单元 20Ea-01 地块 | 2.5 | 27258㎡ | 33.38% | 华润置地 +越秀联合体 | |
奉贤区奉贤新城 10 单元 06-07 地块 | 2.2 | 23459㎡ | 16.54% | 龙湖 +建华联合体 | |
松江区 SJC10008 单元 05a-24 号地块 | 1.2 | 25913㎡ | 13.98% | 国贸 + 金地 + 星狮联合体 | |
深圳 | 龙岗大运G01045-0200地块 | 4.97 | 20839㎡ | 70.37% | 中海 |
杭州 | 北干西单元XSCQ1206-09地块 | 2.0 | 36006㎡ | 61.91% | 滨江 |
世纪城南单元XSCQ0403-26地块 | 2.5 | 14207㎡ | 45.91% | 浙江中冠 | |
余杭区西站新城单元YH080701-40地块 | 2.1 | 27850㎡ | 25.5% | 华润置地 | |
临平老城区单元LP060203-1地块 | 1.05 | 15538㎡ | 31% | 金地 | |
富阳区鹿山20号地块出让面积80428 | 1.05 | 80428㎡ | 0% | 山水置业 | |
成都 | 青阳区蔡桥阶段同辉社区地块 | 2.0 | 6556㎡ | 24.4% | 嘉鸿置地 |
成华区槐树店路16号地块 | 2.5 | 23949㎡ | 51.11% | 华润置地 | |
成华区崔家店地块 | 72.37亩 | 28.26% | 华润置地 | ||
天府新区万安街道石桥村 4、5 组宗地 | 2.0 | 共110.54亩 | 0% | 成都中铁天圆 | |
简阳市简城街道大井社区三号宗地 | 2.0 | 55.79亩 | 0% | 成都交投善成 | |
简阳市简城街道龙垭社区四号宗地 | 2.0 | 39.39亩 | 0% | 简州空港农业投资 | |
简阳市东溪街道星光社区五号宗地 | 2.0 | 28.58亩 | 0% | 盛庆发建筑 |
2025年开年以来,大家都在期待,房地产能否延续去年四季度的热度,开启一波小阳春行情。
作为行业先兆信号,土拍市场的走势自然也备受关注。
令人兴奋的是,开年以来土地市场的表现相当积极。
一方面,土地成交同比大幅增长。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5年1月,百强企业拿地总额1210.7亿元,同比大增41.4%。
另一方面,去年拿地十分谨慎的央企们,开始积极介入各地土拍;更值得一提的是,民企及外资企业参与度提高,多个城市土拍都出现民企的身影,来自新加坡的房企星狮和庆隆则与国央企联手在上海拿地。
这些信息,无疑都为土地市场注入了一剂兴奋。
与此同时,明源君留意到,从各地的供地计划及已出让的地块来看,今年土地供应规则出现明显变化。
一是出让地块整体向着低容积率、小体量、高单价的趋势演化,部分地块的溢价率及楼面价刷新历史记录。
二是存量土地的收储以及部分地块“回炉重造”,正在带动土地库存更新迭代,助推土地市场走向良性发展。
这些变化将深刻影响接下来土地供应结构,以及住宅产品趋势,房企不得不加以关注。
土地市场分化加剧
整体溢价率创新高
明源君统计了开年以来部分高能级城市成交的地块信息,可以发现,这段时间多个高能级城市都拍出了高溢价地块,部分地块的溢价率及楼面价还突破了历史记录。
例如上海首轮土地出让四宗地块均溢价成交;北京开年首轮土拍两宗地块均为溢价成交,溢价率分别为17.33%和25%;深圳出让的首宗地块吸引了八家房企竞拍,经过246轮竞价,最终由中海斩获,溢价率高达70.37%。
杭州开年以来成交的5宗地也有四宗是溢价成交,其中拱墅区湖墅单元地块溢价率达到71.25%,并以64834元/平方米的楼面价加冕杭州单价“地王”;郑州成交了一宗溢价率超 87.5% 地块,该地块成为2021 年以来郑州溢价率最高的宅地;成都也拍出一宗51.11%溢价率的宅地。
△2025年以来部分热点城市出让地块信息
土地溢价率走高,主要是因为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地块供应量增加。
如北京首轮供地推出的三宗地块全部位于主城区海淀和朝阳;上海第一轮土拍出让的地块也有两宗位于中心城区;近日北京公布的第二轮供地清单,6宗地都位于市场需求突出、公共配套较完善的区域,5宗还临近地铁。区位方面,有2宗位于中心城区,2宗位于副中心区域。
众所周知,这几年房企的投资布局整体向高能级城市的核心区域集中,优质地块往往受到热捧,多家房企相争不下,直接推高了地块溢价。
与此同时,市场表现乏力的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则在缩水,与一二线城市之间呈现此消彼长的趋势。受此影响,土地的整体溢价率呈现出上升趋势,据克而瑞数据,其所监测的300个城市,今年1月平均溢价率整体提升到了8.7%,为2022年以来最高值。
不过,即便是在高能级城市,不同区域间也呈现出冷热不均的状态。例如成都,主城区出让的地块溢价率不断走高,而非主城区的地块依然是底价成交,土地市场分化之严重可见一斑。
小体量、高单价特点
去年以来,土地供应低密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从2025年各地的供地计划来看,大部分地块的容积率都控制在2.5以下,其中,土地资源紧张的一线城市地块容积率整体较高,而二线城市大部分已下调至于2.5以下甚至更低,一些地块还对建筑做出了明确限高。
例如,郑州全年共计划推出71宗招拍挂宅地,总面积3999.95亩。其中,容积率≤2.5的地块面积有1965.93亩,占比将近过半。
容积率对于住宅的形态有着决定性影响。一般来说,独栋别墅的容积率在0.2-0.5之间,联排通常在0.4-0.7之间,叠拼0.8-1.2,洋房则为1.5-2.0。
新供应地块容积率控制在2.5以下,甚至还出现不少容积率1.0出头的地块(如1月份上海、杭州都有容积率1.0出头的地块出让),这意味着,今年住宅超高层形态将全面退出市场,接下来市场供应将是洋房及小高层占绝对主流,同时,更舒适宜居的叠墅产品也会迎来一波供应放量。
此外,土地供应还呈现出小体量、高单价的演化趋势。
从明源君统计的部分热点城市开年以来成交的地块来看,高能级城市主城区2万多平方米的体量地块非常普遍,例如上海第一轮土拍出让的四宗地块体量都没超过3万平方米,北京海淀区的两宗地体量分别仅为3.9万及4.2万平方米,而朝阳区约6.9万平方米宗地其实是打包出让的,包含两块地。
这一现象在早已有所体现。克而瑞的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前八个月成交的宅地中,有约48%的体量在2万㎡以下,较2023年同期增长了12个百分点。今年这一趋势同样尤为明显。
与此同时,地块的楼面价整体走高。
去年四季度,北京、深圳、杭州等地都诞生了新地王,而今年,又不断有新地块突破前高。
如上海2月20日出让的虹口瑞虹新城地块,经过184轮竞价,最终由金茂和庆隆联合体摘得,成交楼面价达到117474元/㎡,成为上海实行“双高双竞”政策以来的新总价“地王”,楼面价也在全国位列第三。
杭州1月份出让的位于湖墅单元的宅地经过220轮竞价,最终被滨江拿下,成交楼面价64834元/㎡,刷新杭州楼面价新纪录。
低容积率、小体量、高单价,这三个条件叠加在一起,注定了过去组团式大社区全面退潮,今年将是豪宅大年,而且豪宅项目的产品结构会更纯粹,豪宅将回归真正的豪宅。
前不久,明源君在分析当前房地产库存问题的时候曾提到,高达53亿平方米的未开工土地,也是房地产去库存的一个艰巨任务。
各地都在积极推动政策落地,岳阳、开封、金华、吉安等去年已开始征集存量闲置土地进行收储;广东的步伐更快,截至2月22日,广东各城市公布的首批拟收储土地超220宗,拟收储价格合计超430亿元。
而就在24日,广东省财政厅披露了第八期、九期专项债发行有关事宜的通知,两期债券计划发行总额307.19亿元。
这意味着,广东的收储工作已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广州收储6宗的土地,有一宗正是去年越秀地产“退还”给广州土地开中心的大干围地块,收储成功后,越秀地产将获得约15.29亿元的现金补偿。
这宗地原位商业用地,回收后经调规土地性质已变为居住用地,今年将重新出让。
广东的做法,为各地的收储工作打了个样板。
不难预见,专项债收储的落地,将对今年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发挥重要作用:
一方面,存量土地“回炉重造”,例如商业用地调整为住宅用地,原先出条件苛刻宅地调规后重新出让,便可适用于当前的住宅新规,开发出更匹配市场需求的产品。有效降低土地库存的同时,优化了住宅供应结构,有利于市场良性发展;
另一方面,此前大量土地“砸”在手里,已经成为房企“不可承受之重”,通过收储盘活库存,也是帮房企回血的有效办法,这有利于降低房企经营压力,甚至房企还可能拿着补偿金重新拿地。这也将进一步激活土地市场。
更重要的是,民企拿地对市场而言是非常积极的信号。一旦恢复拿地的民企变多,将会催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其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可以说,土地收储一举多得。今年土地市场的回暖,离不开土地收储的助力。
一边是新出让宅地规则大变,一边是借助专项债收储促进土地“腾笼换鸟”,两者共同作用下,全国土地供应将迎来一次全面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