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着整体经济和社会状态的转变,地产行业像踩下了刹车,这俩疾驰已久的列车在巨大的惯性作用下跌跌撞撞缓行,发出巨大的声响。这声响有行业规模的收缩、有知名房企的暴雷、有一二手房的轮番降价、有明星经理人的转行创业。但那些长期服务于地产公司,一直坐在车厢里的人却默不作声,他们忙于支持列车的运转,甚至来不及看看窗外的风景,如今在列车的一次次刹车中,感受到阵阵眩晕。当列车的速度真的慢下来时,他们回头看房企这些年的巨变,才发现,自己竟成了人们口中的“老油条”,心态也越来越佛。“最夸张的时候,一个礼拜拿五块地,地具体在哪都不知道,光知道大概位置。” 某房企前投资总这样回忆。当年,跟随城镇化的快节奏、裹挟着人口红利,新房只要拿出来就被抢购一空。那时的房地产是个“脚打后脑勺”的行业,一个礼拜定位、三天盖一层楼,各个公司的地产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灯火通明的工地、连轴转的甲方乙方丙方丁方、节点焦虑的运营、穿插作业的项目总,所有的人都为了售楼处的尽早呈现和预售节点的尽早达成拼老命。营销中心顾不上除甲醛就盛大开放,推开样板间的大门,刺鼻的气味像是要随机熏死一位幸运员工。但这一切都不耽误事儿,只有节点达成、房子热销,地产人就算任务完成。那时候的地产人熬夜加班是常态、忙得没空去撒尿,以为自己过得很苦,如今再看那是一起吃苦的幸福。不知从何起始,地产人的“卷法”变了,不再着急忙慌,而是精雕细琢;不再追赶节点,而是品质为先。不着急了不好吗?不好。洞察客户、精研户型、跨界营销、实景呈现、长期主义……每一个词后面都是各家企业地产人极度内卷的血泪。“大部分都是X上雕花,纾解领导的焦虑而已。”某房企设计总为此苦不堪言。新楼盘需要进行外立面创新,领导要求他研究了所有房企的外立面材质和工艺,做了二百多页的PPT。如今,地产人是温水里的青蛙,跳不出去。
里,售楼处门外就排起长龙,有点老太太排队领鸡蛋的架势。开盘现场更是鸡飞狗跳,十几二十组客户同时涌入选房区,置业顾问像回娘家一样,左手一个姐,右手一个哥,向销控区狂奔。现场掌声雷动、彩带飘飞,哥和姐头晕目眩,甚至不知道自己选的哪套房子。地产公司全员来支援开盘,签到的、选房的、销控的、跟单的、签约的、收钱的……个个穿着红色POLO衫,靠着红色的展板,转发着红色的朋友圈,像过年一般聒噪和热闹。开得不好就说是下周才算正式开,下周还没客户就算下个月才开也没人知道实际成交情况,真实数据就像一个无底深渊。以前说卖了100套,真实数据对半砍,现在对半砍完再对半砍,有可能还是高了。对地产营销人来说,开盘后的沉默振聋发聩,项目还可以顺销慢慢卖,自己则需要尽快更新一下简历、刷一下求职APP。好处是,地产人的心态已经变得平和且神秘,有一种“允许一切发生”的底气。“我领导说,卖不好不是因为我的能力,也不是因为我的运气,是他找人算了,我的属相在这个项目不吉利。”
地产行业作为“不动产”,产品没法移动,所以如果想要了解市场、了解同行、了解竞争对手就需要走出去。他们以考察海景项目的名义,徜徉在三亚和厦门的沙滩上;他们见多识广、眼界开阔,头脑风暴会上天马行空、大胆创新。投资同事要拿远郊大荒地盖影视基地、设计同事喊出社区楼栋架个摩天轮、营销同事开盘现场要请蔡依林和周杰伦。要考察外地项目怎么办?要对标一线产品怎么办?——云看盘。翻看项目的自媒体、搜索当地的网络达人、甚至假装客户给项目打个电话咨询,一通操作之后,报告七拼八凑。汇报报告的时候磕磕巴巴,领导提问也无法准确回答,没办法。公司年会不输卫视级别的跨年晚会,抽奖抽出各种惊掉下巴的礼品、每人到账一笔丰厚的奖金、拎着公司发的柴米油盐,回家过年。公司过节福利也颇为丰厚,各色礼盒塞满各个节日,每次两只手都拎不过来。在写字楼的大电梯里,看着其他公司的抠搜礼盒,地产人腰杆都直了起来。“我们公司发的说是助农大米,回家煮了一锅,我感觉口感像是给牛马吃的,倒是很贴切。”好处是不用在大电梯里被其他行业的人羞辱,因为地产公司都搬到项目部办公了,写字楼早就退租了。没有年会、没有福利、没有奖金,只有裁员、只有降薪、只有值班,现在的“过节”更像“渡劫”。
以前,市场好时,地产人都玩得很高大上,追求仪式感。轰轰烈烈的校招竞赛里,仕官生、新动力、未来之星、旭日生、创想家、金鹰等等轮番登场,听起来每个人都有着美好的未来;就算是一次简简单单的团队拓展活动,也要去山野、去徒步、去攀登,玄奘之路、红军之路、重走红旗渠、再上井冈山、春有乐跑、秋有攀岩。一些更夸张的房企,让新员工穿着迷彩服,在泥汤子里匍匐前进,从高台上飞身而下,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种新型的裁员方式;有文化的房企,则赋予团队建设精神意义,从白走到黑,走的眼前也发黑,却在深夜的帐篷里彼此PUA,说感受到了某种不同寻常的精神,探索到了自己未知的边界;更粗暴的房企则将酒文化发扬光大,所有庆功都变成一场酒局,在服从性测试和领导自嗨的氛围里,把一个个下属轮番灌醉。他们不再属于任何“培养计划”,他们的名字前面没有任何怪里怪气的前缀,他们就是他们自己。他们不用在泥汤子里匍匐、也不用违心地喝大酒,到点下班、回家吃饭。没预算投入虚头巴脑,领导也许会懊恼,员工却在暗自叫好。以前,地产高速发展时,地产人跳槽就像吃饭一样简单。即便是没跳槽的人,也会因为公司项目的迅速扩张,矬子里面拔将军,莫名其妙就当了领导。还有一些人更加洒脱,上班累了果断裸辞,迎来一个gap年,享受超长假期带来的无尽快乐。如今的地产圈领导层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但行业却到了下行期。于是,人们不得不忍受一些智障领导、一些纯坏经理、一些卑鄙主管、一些奇葩组长,能调整的只有自己的心态。升职加薪无望、跳槽求职够呛,大部分还在职的地产人最期盼的竟然是——辞退,那笔还算丰厚的补偿成为了上班唯一的念想。地产这趟列车依然还在前行,车上的乘客越来越少却仍有人还在坚持。大浪淘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繁从简,祝福地产人积极转变心态,像一个正常人一般,迎接行业的巨变。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