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地产人的经验真的不值钱?
作者:若可


在地产行业,经验重不重要?
这个问题每次出现,都会引发一波热议。答案也是两极分化。

一派认为,经验没那么重要了。理由是,房企内部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实操经验都快速转换成为标准化文件,通过培训学习就能快速掌握。房企宁可高价招聘一个毫无经验的应届生,也不愿留下一个工作几年的“老员工”,可见经验不值钱了。
另一派认为,经验在任何时代都有价值。这几年地产各条线上新兵蛋子太多,有实操经验的“老法师”得不到晋升,甚至还被优化,这才导致项目越做越差。

这两个观点你站哪边?

明源君认为,标准化是房企在做大做强过程中的必然之举。标准化程度高,并不意味着经验不重要。觉得经验不重要的人,可能根本没弄清楚什么才是经验……
 

控制型的管理模式下
房企更青睐年轻人

地产全面年轻化已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人才咨询机构北森曾统计过,54%的地产中基层人员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涌现了许多年轻的中基层管理者,20多岁当项目总,30岁当城市总早就不是传说了。
新兵蛋子入行以后,经过一系列的培训、轮岗之后,快速提拔晋升。比如项目总一职,有些房企管培生还没经历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已经坐上项目总位置。
 
地产人将此戏称为“人才速成”。
 
以工程条线为例,土建的职级序列通常为:土建工程师-工程主管-工程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假设做完一个项目升一级,成为项目总至少得工作8年以上。这也难怪,很多地产人会认为,现在房企用人“揠苗助长”。

高学历的年轻人能得到重用,而30多岁、工作年限较长的老员工却晋升困难甚至可能被优化,究竟是为什么?
 
个中原因众多。比如年轻人薪资低,体力好能加班,无家庭羁绊等等。明源君认为,最关键的是,绝大多数房企都是控制型管理模式。
 
企业管理模式可分为控制型管理和情景管理。两者的管理目标不同,前者主要目标是规避风险,后者则是创新。
在控制型管理模式中,领导层负责审批绝大部分的决策,指导过程,选拔人员。一线人员只需将领导的决策和执行落地执行即可。单从这点看,年轻人执行力强,指哪打哪,工资成本低,无疑是更为合适的人选。
 
套用一位地产人的话来说,房企老板并不希望基层太有想法、不听话,而是老老实实当一颗螺丝钉即可。换言之,相比创新,房企更看重的是一线员工的绝对执行力。

至于年轻人经验不足这一天然缺陷,通过高度标准化来弥补。

标准化解决普适性问题
新手也能交出及格成果

“经验”不足的年轻人能够快速上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房企内部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了。
产品及管理标准化,是企业在规模扩张过程的必然之举。其作用主要有四个:

①提高效率,包括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

现金流是房企的生命线。没有房企不重视资金的周转效率。标准化恰恰就是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②稳定产品品质,确保业务受控

员工的业务动作和管理动作都按照既定的规章制度开展,无论是谁在负责工作,都能保证风险在可控范围内。


③可快速复制,利于快速扩张

任意一家房企,在规模扩张的时候,都不得不进行内部标准化建设。将经过验证的成功做法复制到新区域新项目,效率更高且风险较低。


④梳理知识体系,帮员工快速成长

标准化帮每个员工梳理了各个职位的知识体系,可以让员工快速的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库,可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目前,很多房企都有一套产品标准、管理标准,涵盖从拿地到物业管理的项目全生命周期。比如工程,有工艺工法标准、安全文明标准、管理动作标准等等,从技术层面到管理层面,优秀的做法都被固化下来。而且这些标准体系一直处于迭代中,明源君接触过的头部房企,每年都会进行一次标准体系的升级迭代。
  
这意味着,工艺做法、验收程序等,过去可称之为个人实操积累的东西,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转化变成书面文件,通过公司的培训、授课、贯宣等形式让员工快速上手。比如有些房企,总裁及职能总会亲自给管培生面授教学。高管课上指导,学员课下协作和实践,最终做答辩提交解决方案,选出高潜力项目总,培训结束后,一旦公司有项目总岗位空缺,就对高潜力项目总进行评估,择优任用。
经过一系列的密集训练,新手即使没有实操过整个项目,也对各个环节有理性的认知。
 
就拿设计来说,很多房企都建立了自己的户型库,各区域在做产品设计时,直接在户型库找到与项目条件匹配度最高的户型进行套用就可以。此前甚至传言称有的房企一张图纸全国通用。这种说法虽然略显夸张,但从现实来看,很多房企确实非常重视标准化建设。仅就产品而言,大部分房企的产品体系为80%或以上标准化,留给区域进行属地化调整的空间仅有20%左右。
 
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是大众化商品,而非艺术品。同样的,房企,尤其是高周转型房企,看重的是现金流,快建快卖,对产品创新没有太多太高的要求。
产品层面的标准化以及管理层面的标准化,就好比传统生产线的“作业规则”,解决了大部分的普适性问题。员工每个岗位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输出什么成果,怎么样汇报……公司的标准化文件都已经写清楚了,员工只需要掌握这些作业规则并按规执行,便可高效的完成工作,交出及格的成果。
 

经验依然不可或缺
前提是你真的有经验
 
很多地产人对房企重用年轻人,忽略职场“老人”的做法颇为不满,却又无可奈何。明源君经常在后台看到留言道,不重视经验的房企,一定会尝到苦果;经验越来越不重要,这是整个行业悲哀;诸如此类的言论。
 
明源君认为,经验依然重要且有价值。任何一个行业,都离不开创新者和专业人士。

在讨论这个问题时,很有必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经验”。

1、能被标准化的,是知识而非经验

标准化是对以往实践验证过的正确的、有效的、优秀的做法的固化。
而经验是无法直接迅速传授给其他人,它代表的是对自己或他人经历的事物的感受和判断 。
可以说,标准化是对经验的总结,而不是经验本身。经验的总结非常接近经验,但并不属于经验。如果按照DIKW 模型,它仍然属于知识的层面。
 


知识是可以理论化、系统化的。房企做标准化体系,就是将各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理论化、体系化的过程,让员工能够通过学习快速掌握。

房地产在过去30年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内管理都是非常粗放的,无论是产品还是管理,很多优秀的做法没有及时的系统化、理论化。过去地产人对相关知识的获取更依赖于源于实践,而这几年房企纷纷建立标准化体系,行业的成熟做法创新做法,被转化成各种手册、PPT、课程,新入行的地产人获取同样知识的难度和成本都大幅下降,为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了可能性。

2、从业年限长≠经验丰富,可能只是见识多

很多人对经验的定义常常是混淆的。认为从业时间长经验就丰富,专业能力就强。

其实未必。

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干的时间长,见过的事物也就多了,这首先反映为一个人“职场见识多”。所谓见识,也就是所经历过的事,带给人视觉、听觉上的刺激,这些东西如果没有经过转化,存在于人脑内也只是一些信息或数据。
 
举个例子,但凡在现场做过几年的地产工程人,几乎没有不经历过施工事故的(小事故也算)。这些经历存在他的记忆里,可以成为他的谈资。比如有的人,能够跟你分享他所知道的很多现场事故,现场如何、后果多么严重,讲得如同身临其境,但他现在管理的项目依然在重蹈覆辙。他所经历过的事故,只是在他大脑里面输入了大量信息,而没有进一步梳理,找出背后的原因,以及防控或应对策略,更没有在实际管理中去运用。
 
而如果公司有人负责从事故中去总结原因及处理方式,形成标准化文件并下发,一线地产人通过学习执行这个标准化文件就掌握了一项新的“知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工作年限长的地产人,未必能比刚入行的人干得好。
假如工作多年,只是积攒了一些“职场见识”,那么,时间并未为自己带来多少增值。

换言之,不是经验不重要,而是你拥有的未必是经验。

3、真正的经验,是无法被标准化的

①个性化的思考判断及解决方案

高速公路的收费员,即使工作兢兢业业,有了微信二维码、支付宝二维码、ETC收费系统之后,还是轻而易举被取代了。
 
能够被快速习得的知识,很难形成个人的竞争壁垒。真正有价值的,是基于日常工作所形成的思考和判断,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施工材料虽然会有送检环节,有检测报告协助判断。但有时候等到报告回来,材料已经用掉一部分了。经验老道的项目管理者,能够送检报告出来之前就做出准确判断。

材料进场的时候,他们看一看摸一摸就能判断个八九不离十。比如防水卷材样品,看看融化状态,就能判断它能否达到吸附要求;PVC波纹管样品来了,用脚跺两下基本能判断其强度是否达标。


这是一种基于专业知识形成的感性判断。看起来似乎“唯手熟而已”,却很难通过三言两句或者一个视频让他人快速的彻底领悟。
 以地产工程为例,项目实施过程的各种突发事件总是层出不穷,优秀的地产工程人需要具备随时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这有赖于丰富的现场实操、深入分析总结才能逐步形成,也正是经验的价值所在。

②超出普适性技能以外的专业能力

准化是普适性的,能解决大部分的共性问题。所谓专业,是解决超常规、高难度问题的能力。

举个例子,房企对地下工程作业都会有一套标准施工手册。里面会告诉你,基坑支护有几种类型,分别适用于什么地质。具体到某个项目,还得结合现场情况综合判断。遇到复杂地块,还需要由专家论证后才能施工。有的房企还设立专门的专家组,其成员都是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涉及到重大技术问题时,专家组可以为项目提供技术论证和现场支持。

反观一些地产人,在原来公司干得不错,换了一家公司就不行了。比如营销线,有些人在一二线城市是销冠,去到三四线城市就完全卖不动了。

因此,在抱怨自己的“经验”不受重视之前,不妨也想想,这些年的工作经验,是否令自己形成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过去的成就,是得益于平台?还是得益于行情?还是靠自己过硬的实力拿下来的?

③个人的资源,以及人际关系处理方式

所有管理问题,归根到底都是人的问题。
即使到了现在,地产依然是一个“人为”因素突出的行业。很多事情无法写进条条框框里面。比如拿地,如何在前期尽可能的准确获取地块信息,考验不只是投拓人员的专业水平。
再如,项目惹了一些麻烦,被相关部门盯上了,不给开工,不给取证,项目总出面沟通一下,很快就搞定。
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地产行业屡见不鲜,也是标准化无法覆盖的范畴,它属于工作“经验”延伸出来的附加值。

小结

经常有地产人说,培训做得再好,实操起来也会错漏百出。
诚然,标准化是知识的沉淀,能帮大家解决大部分的普适性问题。但是,不是所有的识都一会,有的知识需要反复磨练才能掌握,有的知识则需要一定的责任心才能做好。

房企的标准化体系做得再完善,个人也需要在实操中成长。如果说,知识负责保底,经验则负责创新。对个人而言,知识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能力,精进个人的专业能力,积累自己的资源,让“经验”构成真正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中梁在下一盘大棋
中梁在下一盘大棋
行业趋势
这,才是地产行业最大的危机!
这,才是地产行业最大的危机!
行业趋势
地产各岗位的年终总结,看完笑哭了
地产各岗位的年终总结,看完笑哭了
地产人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