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地产收并购大年,融创、旭辉居然这样抢项目?
作者:凡文


今年无疑是房地产收并购大年。

据同花顺对A股市场进行统计,上半年,房地产行业共有40家公司完成61起并购重组。


之所以收并购市场重新变得活跃,主要基于两个原因:

 

①大量房企出现财务爆雷,市场捡漏机会增多。


去年三道红线出台后,大量高负债房企融资受限,开始出现债务违约风险,当中还包括了很多规模房企。

目前,这些财务爆雷的房企都在积极出售资产自救,市场上可供并购的优质项目增多。


比如某H房企今年就忍痛割爱出售了很多优质项目,另一家千亿房企,从年初出问题以来,已经陆续卖了30多个项目。


②招拍挂市场竞争激烈,部分房企调整拿地策略。

 

之前明源君也分析过,前一轮集中土拍,很多房企在公开市场抢到的地基本很难赚钱。最近杭州某房企宁愿被罚5000万保证金也要坚持退地,就是因为算不过账,担心后期项目会亏损。

 

公开市场拿地成本太高,很多房企开始调整拿地策略,加大收并购拿地比例。

 

市场并购机会增多,但不意味着人人有能力“捡漏”。据明源君观察,除了自身融资能力和项目周转能力过硬以外,收并购做得好的房企,还往往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能力。



强大而全面的情报能力

 

要进行收并购,首要的是要找到合适的项目。但要上哪里找?据明源君观察,通常有三类信息渠道:


第一类,通过建立高效的信息渠道,获取项目情报。

 

旭辉认为,要及时获取收并信息,一定要主动建立高效的信息渠道,与业主方保持紧密的业务联系。通常,可以从与业主方有紧密业务合作的渠道着手,比如律师顾问、融资银行、产权交易中心、土储中心、规划设计单位等等。


地产星探曾经对收并购项目8大项目信息来源进行靠谱程度排序:高层牵线>不良处置>政府机关>合作方>中介平台>社会人介绍>网络平台>骗子


其中,高层牵线的项目基本都是一手且信息完全能对等,最为靠谱,其次是不良处置,这些信息一般可以通过法拍平台或融资银行获取,然后是业主的合作方包括设计单位、施工方等等,最后才是中介平台、朋友介绍等等。


为了及时跟进项目,旭辉还建立了并购项目信息库,涵盖了项目基本信息、跟进状态、合作模式、项目来源、投资建议等等。通过分级管理,可以高效跟进项目,一旦项目有新动向,能及时做出反应。


资料来源:旭辉学院


第二类,培养强大的投拓“编外”团队,全国网罗好地块。


比如奥园,他们就拥有一支出色的编外团队。这个团队主要帮助奥园去全国不同区域拿地,拿到地后再转卖给奥园。


当然,这支团队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早期,奥园做收并购是跟着编外团队走,他们在哪里拿了好项目,就跟着他们去当地做项目。现在,奥园城市布局基本完成,就反过来主动引导合作伙伴,让他们去奥园重点布局的区域拿地、拓展。


奥园投资团队每个人手上都有大量这类合作伙伴。这些合作伙伴除了把地卖给奥园,赚取前期收益,奥园还会同意他们保留少量项目股份,以获取项目开发销售的部分收益。


第三类,做出口碑后, 卖家自己找上门。


通常来说,如果秉着合作共赢、开放透明的心态做成了多个收并购项目,口碑出去了,后面主动来找房企合作的卖家也多了。

通常来看,卖家会更看重买家的品牌、口碑和项目运营能力。比如当年万达卖项目首先就找到了融创,今年很多房企资金出问题,也会主动找融创、万科等头部房企谈判合作。

 

身经百战的收并购团队


某TOP20的执行副总裁认为,收购兼并这个活不能满世界去嚷嚷,要有保密性,否则消息传出去,竞争对手会来跟你抢。

所以团队不适宜搞得太大,如果项目不大,每条线配一个人差不多了。

 

不过有些房企并没有组建独立的收并购团队,而是有项目时临时组建团队。比如融创的收并购项目一般由区域公司下投资发展中心负责,若需要进行收并购项目,会在各条线抽取1~2人组成临时团队,具体配置人数会根据项目大小来定。

 

收并购团队配置,通常包括财务团队、战略投资团队、税务和法务、融资团队、证券团队。

 

其中,战略投资团队一般是投资并购中的主导部门。证券团队对接资本市场,负责处理融资问题,并及时对公众及相关公司进行信息披露。融资团队关系到资金配比。税务和法务务团队在节省税务成本的同时避免风险。财务团队则对账目合规性进行处理,并考量收购项目是否存在潜在风险等等。


奥园则认为,收并购团队中,财务、法务团队一定要很强。不像有些房企让公司法务去处理收并购项目,他们有专门从事收并购的法务、财务团队,针对不同项目,有不同的处理方式,能够迅速把项目的风险点分析清楚。


很多房企把收并购想得比较简单,只要有钱有人就够了,其实收并购团队,协同作战能力强,核心是因为他们身经百战,历练多,踩了很多坑才逐步成长起来。


某千亿房企副总裁表示,收并购团队最重要是要练手,听别人讲一百遍都没用,因为每个并购案例都有痛点,做完之后你就会发现哪些项目容易出现什么问题。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就能成功避坑。


千万别以为只要把人招进来就行了,需要花点小钱去让他们历练。只有长期磨炼,才能培养出高效精干的协作团队。如果团队缺乏经验,做收并购时要么过度谨慎错失机会,要么容易拿到风险很大的项目。


高效决策

快速推进项目落地的能力

 

发现一个优质项目,如何快速推进落地呢?因为优质的收并购项目,大家都在抢,时间越长,变数越大。如果你反应太慢,卖方又急着出售,很可能就会被人截胡了。


一、明确项目评判标准,提升决策效率


融创内部有一套成熟的财务经营检视机制,只要将各项指标一对照就知道项目的好坏,而他的并购决策团队也有着全面的信息和数据参考,评判标准非常清晰。


还有些房企会对于收并购设置门槛,比如某地产百强就设有“三不”门槛,即北上广深收并购项目不考虑、全部出售股权的不考虑、不能操盘的项目不考虑。拿到项目先进行比对,能一下过滤掉很多不符合标准的项目。


二、建立标准化收并购流程,提升沟通效率

 

每次房企接触一个业主方,对方总有各种奇奇怪怪的诉求,比如要你先提供大量的公司资料才愿意提供项目详细资料;自己对交易模式没想法,一上来就要求你给方案;还有些资金紧张的房企,还要求先给诚意金等等。


为了快速推进项目落地,很多房企都建立了标准化的收并购流程,一来能把控风险,二来能提高沟通效率。


比如祥生收并购就形成了"938”标准化动作,包括9个关键阶段、3个关键会议、8个成果性文件。他们还提炼了收并购标准化流程,从项目初判,到正式合同签订,共设有17个管控节点。


旭辉则要求在与业主谈判时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掌握谈判主导权,二是用集团成熟的交易模式引导说服对方,三是掌握所有交易文件的起草权。


三、对于投拓团队有充分的授权,决策高效

 

有些房企对投资部门授权非常有限,拿地需要层层上报,各种走流程各种开会,周期非常长。

 

比如某地产百强投资部几乎没有投资决策权,每一块地都要老板亲自拍板。即便投资部找到好项目,也没办法直接上报给老板,而需要通过集团投资部门上报,效率非常低下。整个投资部门最终变成了投资测算部门。


长期以往,整个部门都失去了斗志,更多是按部就班完成工作。


反观那些在收并购市场表现好的房企,对投资团队授权都很充分,而且对于重点目标地块的并购决策,在前期接洽后,董事长层面都会亲自出马。

 

四、为收并购加"多重保险”


很多收并购项目都存在不同类型的问题,常见的几类风险包括财务风险、商务风险、法务风险等,很多房企会给出风险控制操作指引,帮助团队快速排雷。


但不同项目问题不一样,实操中,很难做到百分百规避掉风险。据中金公司分析,很多地产公司在收并购过程中,通常会考虑以下手段加“多重保险”:


①根据项目推进的阶段和状态分期支付收购对价。比如融创收购彰泰就采取分期付款,如果尽调中发现资产包与此前描述有不符合的地方,则可调整对价。

②先以轻资产模式接管项目,表外成功盘活后再择机并表。

③要求被收购方保留一定项目权益进行利益绑定。


从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

 

某地产50强执行副总裁告诉明源君,房企要提升收并购成功率,要注意把握住几个要点:

 

第一,能从现象看到本质,要研究人家出让项目的初衷是什么?是缺银两?还是缺团队?比如有些老板在过去入行比较早,赚了很多钱,现在不想玩这个了。不同的出让目的,对谈对价和方法都是有好处的。

 

第二,一定要有找到关键人物,没找到关键人物就是瞎忙活。

 

第三,并购时要秉承开放透明的心态,文化上一定要强调合作共赢,付钱速度一定要快,千万别拖。

 

第四,收并购实际上充满不确定性,充满法务、财务等各种风险,所有的防范措施无法完全回避这些风险,那只能通过风险溢价去覆盖,以便即使在税务、财务、法务上出现了一些闪失,也给自己一定的安全垫。

 

最后,并购流程其实是一个发现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

 

并购的流程实际上是一个发现价值实现价值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就是寻找筛选潜在的交易对象,做好调查、核心资产的和非核心资产的评估。

 

基本方法上以终为始,以股权交割、资产过户、风险点防范、债务重组、土地开发建面、估值合理性为终,来推导交易结构设置为始。


高效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比其他拿地方式,收并购项目价格更低,利润更高,付款节奏更加灵活,但是对现金流的考验更大。

在公开市场拿地,一般拿地到开盘在6个月左右,但收并购项目,浮在水下的问题比想象中多得多,比如隐性债务、法律纠纷等等,等所有问题全部解决完,三个月都过去了,还没办法进场施工,一年过去了可能还无法开盘。


所以,很多地产公司在收并购时,会特别谨慎筛选项目。


对于业主方,旭辉认为,收购土地资源从易到难排序分别是:上市公司、大中型企业资源>央企、国企土地资源>工业企业旧厂房改造>村自留用地合作开发>村集体用地使用权流转、三旧改造等。


对于具体项目,标杆房企通常会更青睐能快速变现的项目。


比如优先考虑处于在建/在售/尾盘阶段、当年可销售次年可结利的项目,很多拿来就能卖,可以快速回流现金。

 

今年7月份,万科接手华夏幸福南京项目“孔雀城上元府”,该项目就已经有近一半住宅楼完成建设,小区内绿化及公共设施都已完成。


当然,不是所有项目都能这么理想,大部分项目其实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除了精选项目,房企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很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清理债务、产品整改、营销包装、销售去化等各方面都要具有强大实力,才能很好消化收并购项目。


前段时间,明源君看到一个案例:某房企以极低价格收购了一宗400亩的工业用地,经过两年时间的运作,成功将该地块从工业用地变成了住宅用地。虽然补缴了出让金,但拿地成本相比招拍挂还是便宜了100万/亩,而且一下增加了大量土地储备。不得不感叹其强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