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很多房企,已经不敢拿地了
作者:凌峰


中指院的数据显示,2021年,TOP100企业拿地总额25377亿元,同比下降21.5%。全国300城的土地成交数据,与此类似。截止2021年12月20日,全国300城土地市场成交建筑面积20.4亿平方米,较2020年同期下降24%(来自CRIC)。

 

这固然是因为,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融资环境收紧,监管力度加强,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各房企拿地都越发审慎。

 

然而,“不拿地,是因为没钱”这样的说法实在过于笼统。去年第三轮集中土拍,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有钱”固然是敢拿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并不是全部。虽然因为土地市场依旧比较低迷,第三轮集中土拍的地价相比前两轮十分有诱惑力,但很多人眼中“有钱”的央企、民企,并没有疯抢,反而是一些本土企业十分积极。

 

明源君认为,更具有说服力的解释,其实是能力的问题,能力不足,会导致房企不会拿、不敢拿,甚至根本没有资格拿。

 


非深耕,不熟悉

变得不会拿地了


2021年12月27日,北京和郑州迎来第三批次集中供地,宣告去年22个城市集中供地的“收官”。

 

整体上看,虽然底价成交仍然占比较多,溢价率指标继续在低位徘徊,但土地流拍现象已较前期有所改善,市场出现趋稳的迹象。

 

关于“不拿地,是因为没钱”的说法,一定会被拿出来当证据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国企拿地比例逐步上升。

 

截至12月22日,22城集中供地国企是拿地主力,占比达61%。分批次来看,国企拿地占比逐批增加。

 

22城集中供地不同性质企业拿地占比

▲ 数据来源:中指数据CREIS

 

然而,我们还看到一些更有意思的现象:1、全国性房企(包括民企和国央企)的拿地比例在下滑,区域企业(包括城投)拿地在上升;2、区域深耕的民企,依然保持较强的拿地能力。这两个变化,都指向了“本地化”。

 

以杭州为例,第三轮集中土拍从房企报名限制、保证金缴纳、参拍门槛、交房要求、出让金缴纳周期等多方面都做了调整,大幅减轻了房企拿地的负担,再加上杭州多板块新房限价上调,极大地拓展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杭州的一二手房价差很大,这意味着新房的销售速度有保障(即便限价有所上调,土地出让的吸引力很强。这,极大地调动了房企拿地的积极性。

 

最终,杭州第三次供地的复苏格外明显,推出的35宗地块全部成交,成交总价达到 763 亿,虽然仍较第一次下降了 34%,但环比第二次大涨了198%,整体溢价率也上升到了7%(上一批次为4.6%)!

 

民营房企对这轮土拍也很积极。杭州第一轮集中土拍(5月上旬),民企热情高涨纷纷高价抢地,占比高达82%;第二轮集中土拍时,由于房企连续暴雷的负面消息冲击,整个行业陷入信用危机,民营房企拿地占比下降到24%;但是,随着监管层释放一系列积极的信号,信用风险有所缓解,第三轮集中土拍时,民营房企的拿地比例已经恢复到了40%,这还是在摇号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拿地的民营房企,核心是本地房企。将国央企考虑进来,同样如此。杭州第一轮土地集中出让,本地公司拿地占比只有29%,到第二批出让时就已经占到了 62%,到第三批时进一步上升到了65%。相比之下,外地国央企(比如华润、越秀等)的拿地比例,由第二轮土拍的38%下降到 30%;外地民营房企的占比,更是从第一轮的59%剧烈下滑到了6%。它们(外地民营和国营房企)腾出来的份额,都被绿城、滨江、德信、广宇、赞成、大家等本土企业所取代。

 

不止杭州,这种情况,其他城市也多有体现,比如郑州第三轮土拍,郑州国投、郑州高新、杨金建设、君宸置业等本地国企平台拿地比重在50%以上。



整体上,三轮土拍超过50%的土地被城投拍得,也就是本地企业。城投拿地托底地价固然有稳定房地产市场的考量,可与此同时,当下拿地性价比较高,城投可以顺势低成本完成转型。因为,城投拿地后完全可以找本土优秀民企合作开发。

 

中信证券认为,未来有区域深耕能力的本土房企,将在土拍市场占据更大的比例,Top20 的市占率会下降。

 

为啥?过去行情大好,全国布局的房企,靠着标准模板,就可以拿地。进入行业平稳发展阶段之后,房价涨幅趋缓,人们会更加关注房子的居住属性,产品的差异化、品质感,越发重要,客户需要什么产品,只有深耕区域的房企才能精准把脉,全国布局玩周期轮动的房企,劣势开始凸显出来,变得不会拿地了。

 

某房企投资总,在前公司暴雷前跳槽到了某家区域深耕房企,大家都觉得他幸运,但他却跟明源君诉苦说:

以前觉得有全国性房企的经验,到区域房企干,简直就是降维打击,现在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还在艰难的适应之中,不知道自己能否留下来。


 


管理粗放,失控风险大

预期低了之后,不敢拿


旭辉,是本次房地产行业困局中非常稳健的一家房企,在最近的2022新年献词中,林中指出:

 

过去,房企只关注企业规模,粗放式地向外扩张,但是在当下,房企要改变心态,“由奢入俭”,向制造业学习,提高精益管理水平。房企拿地成本通常以亿为单位,做产品规划定位成本以千万为单位,习惯于关注大单位层级的成本管理。新形势下,要重视颗粒度更细的管控……

 

有人可能会觉得,你这不是老调重弹吗?其实,林中的顾虑十分有道理,因为时至今日很多房企的管理依然十分粗放。

 

前不久,一地产人告诉明源君:我们公司最近在大力压缩成本,简直疯了。明源君刚开始觉得,这很正常啊,无论任何时候,“节流”和“开源”都同样重要,万科近2000亿现金在手,依然发布《关于万科集团总部“节衣缩食”和打造“战时氛围”的倡议》,强调要“节衣缩食”过冬。其他的房企,更应该要如此才对。

 

可是,该地产人告诉明源君:裁员、降薪等压缩成本的措施,都可以理解,但你不能让我上个卫生间还要自己带纸吧。

 

原来,其所在的房企,为了所谓的节约,竟然取消了公司卫生间手纸。这种奇葩的案例可不止一个。还有房企在内部培训上取消了瓶装饮用水;员工出差,一定距离内只能坐高铁,哪怕机票比高铁便宜;出差天数超过发起天数,多余的费用要自己出……

 

这些措施,看起来确实很节约,可是,这些“病急乱投医”的行为,也充分体现了这些房企的管理是多么的混乱。

 

万科要求“节衣缩食”,但同时也提到要“把握尺度,内外有别,既要让利益相关方感受舒服,也要关注员工的情绪”。看似微小的差距,但是水平差得大了去了。

 

就明源君多年的调研来看,不少房企表面上看起来节约,但跟上述取消卫生间手纸、取消内训上的瓶装饮用水类似——小处卡得紧,大处却放松。

 

某房企老总告诉明源君:老板总觉得职业经理人的薪水太高了,但是,投资拿地却比较随意,2018和2019年,拍板拿了大量的高价地,导致公司至今仍然没有缓过来,现在当然不敢拿地了。

 

另一家房企,招采时,对供应商压价厉害,但自身缺乏规划,节奏很乱,材料进场之后,突然发现堆材料的地方需要施工,找人搬到别处,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那里也要施工,又找人把材料挪一挪……平白无故多支付成本。

 

在行情大好之时这都不是事。去年上半年第一轮集中土拍溢价率居高不下,恐慌、盲目跟风只是表象,本质是对房价的预期看得很高。一旦发现这个预期不存在,立马就不敢拿了,哪怕第二轮和第三轮集中土拍的地价远比第一轮要便宜。

 

林中在新年献词里也说:要在经营中要重视投资风险,因为拿地支出的金额巨大,房地产进入高风险低容错时代,少买地不会"死"人,但多买或买错就会没命……

 


只会干住宅,没资格拿

去年6月16日,龙湖集团召开一年一度的周年股东大会。当时,第一轮集中土拍的硝烟还未散尽。因此,在提问环节上,投资者的头一个问题就是:龙湖对集中供地所拿地块是否有预判利润率?

 

对此,邵明晓回应:“双集中供地的情况非常好,我们在其中获得了14个项目,而且利润率均处于10%以上。”

 

此话一出,就引起了不少人的疑问:有房企都说只有两三个点利润,甚至不赚钱了,龙湖凭啥还能做到10%以上的利润率,是不是吹牛?

龙湖,到底凭啥?!


一是龙湖在财务上十分自律,从未使用过非标融资,2020年其融资成本降至4.39%,是行业内唯一一家将融资成本控制在5%以内的民企。光是这一点,就吊打了一大片那些融资成本七八个点,甚至十个点的房企……

 

二是“住宅+商业”模式降低了拿地成本。

 

一方面,以商业地产为抓手,可以获取低成本的土地,还能提高住宅产品溢价;另一方面,住宅本身(入住率高的情况下),又为商业地产提供了稳定了客流,并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

 

新城控股等房企,就是通过“住宅+商业”双轮驱动的模式,获得了快速发展。截止2020年底,龙湖已开业商场达到49个,整体出租率97%,商业租金达58亿元,同比增长23%。同时还储备了100个商业项目,2023年预计开业面积达千万方。这使得龙湖能够拿到更便宜的地。

 

龙湖在首批集中土拍中获取的18宗地中,12宗地为住宅兼商业用地或综合用地,纯住宅用地仅6宗。


以其获得的杭州市数字商贸城单元地块为例,其属于住宅兼商业地块,若不考虑自持率,龙湖所获地块的地货比为0.44,杭州某本土房企获得的地块均为纯住宅地块,地货比均大于0.6,显然,龙湖有更大的腾挪和盈利的空间。

 

由于第一轮集中土拍过热,第二轮土拍先紧后松,第三轮放得更松,有些城市明确宣布可以勾地,但你得有本事才行。比如,去年12月24日,广东珠海出让的一宗位于金湾区的涉宅地,就要求该地块内须建设计容建筑面积75000平方米的大型集中封闭式商业体。

 

有些房企想搞产业勾地,但是自己没产业,只能去拉产业方来充数,这种模式有诸多弊端,而且也不是哪里都适用。

 

去年12月24日,北京第三批集中供地,北京市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京投置地房地产有限公司(京投发展全资子公司)联合体底价175.3亿元包揽朝阳区东坝三宗地块,成为本场土拍最大赢家。

 

这是一个TOD项目,东坝地块也是北京土拍首次出现“期地”出让,即根据轨交工程进度分期交地开发。项目周期将明显长于普通项目,这令绝大多数高周转房企心有余而力不足。

 

京投能拿下,是因为其已经在TOD领域深耕了十余年,并且一开始聚焦的就是地铁停车场上盖综合开发,这类TOD项目的规模普遍较大,施工最为复杂,周期长。关键是前期做了很多工作,最后这个项目不一定是你的。


京投发展的策略是:给轨交公司当好前期的参谋,并在内部专门配备了轨道交通项目的战投部。

 

此前,京投发展已在北京、无锡等城市,先后开发了西华府、琨御府、公园悦府、岚山、愉樾天成等多个TOD项目,是国内在建项目体量最大、房屋交付数量最多的地铁停车场上盖综合开发企业,东坝地块将成为其在京第5个TOD项目。

 

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所以,林中说,旭辉三五会坚持一主多元的同心圆战略,围绕主业布局及大力发展相关多元化业务。

 

▲ 来源:旭辉集团官微

 

这些多元化,短期可能只能赚小钱,甚至不赚钱,但没有这些能力,想做住宅开发赚钱会越来越难,因为很多地块你没资格拿。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