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地产高管大洗牌
作者:亦楠

复杂的行业形势加剧了房地产人才的动荡,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环境,中海、融创、世茂、建业等多家房企也相继进行了组织架构调整,调任、兼任、升任等动作同样带来了一大波岗位变化。

乐居财经此前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共有266房企高管发生了职位变动。

据第三方不完全统计,7月份,又有超过百名房企高管职务发生变动,涉及恒大、华润、绿城等40家余房企。

相较于以往,近期这些变化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又能窥见怎样的人才趋势?今天明源君就带大家来盘点一下。

30多岁当总裁
80后笑傲地产江湖

房企高管,尤其是总裁级的高管,常常给我们留下成熟老道的印象。前几个月,60岁的戚金兴还在公开场合表示,未来5到10年是滨江最好的发展时期,也是其本人综合能力最强的时期。

某机构发布的《2020房地产行业人才白皮书》也证实了这种直觉判断,该白皮书统计了51家房企、1006名高管的年龄数据,结果显示:房企高管平均年龄为43.6岁。而这已经是高管逐步年轻化后的结果。

从近期的高管变动来看,房企高管年轻化的趋势更加突出——

6月23日,世茂集团发布公告,委任执行董事及副总裁吕翼,晋升世茂集团执行总裁。由此,38岁的吕翼,成为世茂体系内唯一一位不满40岁的高层。

今年从邵明晓手里接过龙湖接力棒的陈序平也是一位80后,比起“前任”,年龄足足小了16岁。

江山代有才人出,高管年轻化是大势所趋。

一方面,步入后地产时代,房企转型和创新的诉求格外强烈,三四十岁正是一个人的黄金年龄,既经历了完整充分的职场历练,又有充沛的精力和体力,能够更好地支撑企业的转型和创新。

另一方面,购房者和房企员工均趋向年轻化,无论是产品打造、市场营销,还是内部管理,年轻高管都将更懂年轻消费市场和年轻职场。这是他们最让人无法拒绝的优势。

此外,公司成熟的内生人才培养机制也加速了高管的上位周期。有业内人士表示:“一般而言,这些内升的人才3年出(人才)库,历经5到8年的任用,约10年时间可以成长为企业的核心人才并进入中高层。”

天价明星经理人黯然离场
嫡系部队成王道

在房地产上行期,老板迫切需要职业经理人助其攻城略地,于是,一大批职业经理人空降房企,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经理人与企业互相成就,一度带动了整个行业的快速扩张。

然而,随着行业形势的变化,明星经理人的光环开始褪色,企业内生的“嫡系部队”逐渐担起重任。例如上半年,建业地产董事会大换血,在建业有19年工作经历的杨明耀被委任为新一任首席执行官,他接替的,正是之前职业经理人的相关职务。

目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管培体系已经非常成熟,积累起了可观的人才储备。上文提到的陈序平,便是龙湖仕官生出身,在履职CEO前,已在龙湖任职14年;吕翼则在2008年以第一批管培生的身份加入世茂集团,14年间,从毕业生快速成长为项目负责人,再到区域总和集团副总裁。目前包括吕翼在内,世茂所有高管均有长期服务经历。

前几天,旭辉也宣布了组织和人事调整动作:原东南区域总裁汝海林升任旭辉控股执行总裁,汝虽不同于陈序平和吕翼是管培生出身,但在旭辉的年头同样两位数打底。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缘何会有这种现象?明源君总结为四点:

其一,外招明星高管,变数多、风险大,等于上了赌桌。

经理人的离场,引得行业里的质疑声此起彼伏:部分房企,真的被明星经理人“坑惨”了!

某房企董事长曾在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说道:“房地产行业最大的泡沫就是人才的泡沫”。这是肺腑之言。

这家曾以激进扩张著称的房企,在一两年时间内高薪网罗了一大批行业明星经理人,但同样在仅仅一两年后,十余位高管就头也不回地撤出了。

他的遭遇并不是个例。一段时间里,房企钟情于高薪招揽职业经理人,千万现金也不在话下,明星职业经理人被房企开出的优渥待遇所吸引,这从一开始就埋下了“大难临头各自飞”的隐患。

职业经理人上位后,也有急于建功的心态,一些激进的决策往往会使房企陷于风险之中;而房企有一些风吹草动,这些高管却难以共进退,纷纷抽身撤离,“铁打的房企,流水的总裁”成为一景。这种“能同富贵,不能共患难”的关系非常脆弱,也难怪很多地产人会对职业经理人怨声载道。

其实,经理人本身也有无奈——地产行业的红利在削弱,但挑战却与日俱增,给高管的容错空间和时间大幅减少,当年有多风光,如今就有多焦虑。此外,在关键时刻,一些老板难以充分释放信任,与经理人暗中博弈,甚至很多经理人从入职起就处于一种“水土不服”的状态,多重因素作用下,不得不黯然离场。

更核心的原因,是新的行业生态中,明星职业经理人似乎不像以前那么“有能量”了。比如很多明星经理人强项在于某一方面的能力和资源,但目前行业的普遍难点集中在融资端,这倒逼房企打破了对职业经理人的滤镜。

其二,在熟悉的领域耕耘,更容易达到极致。

有机构统计,目前行业内,企业内生人才比例约为6到7成。相比于空降高管,在公司深耕多年的老将,对企业更熟悉,也能更快进入角色,大大减少了不必要的内部摩擦。

更重要的是,他们基本上都经过了业绩的检验,例如升任中南置地总裁的韩杰,从0到1创立了西安区域公司,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实现了超百亿的业绩,给足了企业确定性。

其三,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有定力、共进退。

动辄十余年的内部历练,让内生人才和公司的文化理念更契合,忠诚度更高、干劲更足;通过与公司利益深度绑定,这些高管能真正做出有利于企业的决策,发自内心为企业谋发展。

其四,选用内部人才,薪资成本立省一大半。

目前各房企资金承压,节衣缩食成为标配,而外招高管需要开出较高的薪酬,无疑加剧了企业的负担。从公告的薪酬待遇来看,某房企职业经理人年薪为500万港元及2700万股购股权,而同样的岗位,任用内部人才后,年薪为人民币200万元。可见,人才的选用,也是一本“经济账”。


国资、中小房企托住“下沉”高管
给出稳稳的幸福

曾几何时,加入龙头房企是许多地产人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丰厚的经济回报令无数高管趋之若鹜。而如今,哪怕是头部民企,日子也不好过。人才下沉成为高管们延续职业生涯的必然选择,国资背景的房企和中小房企借机吸纳人才,扮演起承托者的角色。

目前看来,人才下沉有两种方向:

一种方向是降职加入国资背景房企。

例如某千亿房企前CEO近期正式加入某国资背景房企,担任区域集团董事长。同样被该房企纳入麾下的,还有另一位千亿房企助理总裁,任营销服务中心执行总经理。

另据媒体报道,先后担任多家头部民企副总裁、执行总裁、总裁的高管,已加盟另一国资背景房企,担任华南区域副总裁兼佛山公司总经理。

另一方向是加入中小房企。

例如中梁关联企业总裁,近期入职上海朴石集团任执行总裁。

从市场端来看,市场下行必然伴随着岗位需求缩水,人事的内卷,让曾经风头无两的前房企高管们在重回职场时已没有太多的主动权。来自深圳的一家区域型房企就表示,其招聘的门槛甚至比一些标杆企业还要“苛刻”,即便如此,还是有非常多的高量级人才主动接触。供需失衡之下,“低就”成了常态。

从企业端来看,华润、绿城、中海、招商蛇口等国资背景企业,基于稳健的经营状况,依然具备吸纳业内优质人才的能力,同时为了激发组织活力、完善人才管理体系,纷纷开始人才抄底,积极进行市场化招聘,这给求职的高管留出了口子。

去年,华润提出,要用更开放的人才观,广泛吸纳行业精英,为此,华润还推出了“置胜计划”,这是其历史上首次公开高调招聘中高级人才,目前已进行到第二期,招聘范围也从营销总扩展至投资总、设计总、项目总。

从人才端来看,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国资背景的房企和一些稳健的中小房企虽不如以前那么“光鲜亮丽”,但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不失为一个理想归宿。厌倦了动荡的高管人才也更倾向于投身这两类房企。

未来房企人才趋势:
素质模型适配、具备硬核实力

优秀的人才没有唯一答案,虽然高管团队越来越年轻,但不可否认,有时候老将出马,依然一个顶俩;虽然任用内生人才蔚然成风,但很多房企内还是有一批外招的经理人在发光发热……那么,房企未来的人才趋势是否有迹可循?

1、素质模型与企业规划相匹配

房企在不同的发展周期,对于核心岗位人才有着不同的需求;需求的变化,又带来高管素质模型的转变。整体而言,高管的素质模型要与企业未来几年的规划相匹配。

现在很多房企在做的,就是让有经验的干将专注去解决公司面临的核心问题。

这几年,各家房企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财务压力,最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现金流问题,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财务背景深厚的高管被推到台前。

本文提及的高管变动同样遵循这一逻辑。世茂集团对媒体表示,吕翼自2021年底开始分管集团资产管理中心,通过多种形式和举措,阶段性盘活了多类集团资产,并取得较明显成效。为了更好协调分布在不同城市的各类资产,统筹内外部各类资源的有效对接沟通,因此做出新的架构调整。

2、打铁还需自身硬,实力是最好的护身甲

本轮高管换血,良好的业绩经历是上位高管们的底色。就拿上周刚刚发生的两次人事变动来说——

华润置地新总裁吴秉琪在担任华北大区董事长期间,拿地销售都不含糊,区域销售额突破了400亿。华润对他的工作也表示了肯定:“华北大区作为置地业绩的压舱石,上半年业绩目标达成情况较好。”

旭辉执行总裁汝海林第一年调任东南区域总裁,销售、回款便突破了500亿元,东南区域也成为旭辉体系内最大的区域集团。

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实力才是这个年头最好的护身甲。

最近业内流行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那么跟随时代的变化,地产人也要努力寻找新的机遇窗口。诚然,留给地产人的空间在收窄,但这个舞台还是很大,新的业务也会带来新的人才需求,还留在行业内的你们,准备好了吗?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