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房企扎堆做这种产品,有点麻烦
作者:常乐

近十年,房企搞多元化,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萌芽期,也是住宅业务的黄金时期。除了资本雄厚,有资源优势的少数头部房企,很少企业有兴趣去搞多元化,赚小钱慢钱。


第二个阶段是爆发期,住宅业务增量逐渐见顶,大家突然意识到得找条后路。这个阶段养老、长租、小镇、商办,甚至跨行业的多元化,全面开花。


第三个阶段是聚焦期。房企在各个赛道交完学费之后,开始有所取舍,不约而同聚焦确定性更强的赛道。商管也成了头部房企的标配业务。


目前,50家典型房企中涉及商办业务的已经有49家,龙湖、中海、华润、旭辉、万科等头部房企的商管业务都进入了快车道,不少房企都开始规模扩张,甚至是下沉三四线城市,提出要保持每年30%的增幅。


但是,一方面是房企野心勃勃,另一方面,却是不容乐观的商业竞争环境。


一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社会面整体消费欲望走低,品牌扩店需求失速,各城市都出现了比较高的空置率。据赢商网数据,2022上半年,全国重点12城的平均空置率达13.4%,环比增长了22.9%;而开关店比跌至0.86。


二是市场增长空间有限。目前商业市场趋于饱和,尤其是一线城市,1-3年内的租金增幅已经很小。中心区域达到商业拓展指标的优质地块供应也越来越少,好做的地难拿,好拿的地难做。房企要扩大规模,要么下沉三四线城市,要么介入存量商业项目的改造,经营挑战更高。


三是商管人才奇缺。2017年恒隆地产董事长陈启宗就说,恒隆的发展不是受制于钱,而是受制于人才。华润商管团队,培养一个成熟的招商和商业运营人才,至少要5年以上。人才短缺,也成为商业规模扩张的瓶颈。


竞争激烈,企业发展也开始分化。在出租率低于70%的商业广场数量持续攀升的同时,华润去年的租金收入已经实现全额覆盖利息及股息支出,龙湖上半年商业租金也增长了26%至46.5亿元,整体出租率达到95.6%,规模、业绩继续高歌猛进。优势企业,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经营打法。



术业有专攻

想清楚到底赚什么钱


目前,头部商企的发展模式,已经高度分化。基本上都形成了自己的差异化定位和竞争策略。


例如,龙湖布局聚焦一二线高能级城市,产品以交通枢纽型商业为主,社区服务性较弱。

新城和万达,选择下沉三四线城市,以标准化产品线快速复制。

港资房企则聚焦高端产品线,布局一线城市、重点省会和重点发达城市。


虽然发展路径各不相同,但是也呈现出一些共性。


一、明确的投资原则和产品定位


头部商企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明星产品线,通过明星产品线的复制,来实现规模的快速扩张,控制经营风险。


例如,龙湖虽然有“天街”“星悦荟”“家悦荟”三个商业品牌,分别服务不同的客群。但是目前,绝大部分的投资都是以“天街”为突破口,强化“天街+TOD”的发展模式。产品定位强调交通枢纽标签,弱化社区服务属性。


太古地产则是在全国批量复制太古里,基本上都是旧改项目,挑选文化历史片区、交通便利的工业区或历史老城区。


以恒隆为代表的港资房企,定位更加明确,就是城市最高端的消费场所。投资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消费强劲,二是人口基数大,三是城市核心区。重奢品牌占比超过25%。


明确的定位和投资原则,加上复制经过验证的拳头产品,能大大提高项目的确定性,保证项目入市就能火,对资金需求大的商业项目非常重要。


二、拿地决策主体和运营决策主体统一,运营前置


很多房开做商业开发,是因为住宅项目地块和商业用地捆绑。在拿地决策时,并不是从商业的市场逻辑出发,而是把商业当成了住宅项目的成本。在设计阶段,也会优先考虑住宅的利润最大化,开发完成后,再移交给商管部门,进行招商、运营和管理,造成开发设计和运营需求脱节。


运营管理能力强的头部房企,往往是高度的运营前置。通过运营前置来指导拿地决策、平面布局和业态规划。


例如华润深圳湾万象城的设计,就将商业和其他业态、周边道路、轨道交通动线进行了系统性的优化,负一楼直接连通写字楼和地铁,二楼连接外部公园,三楼设计大面积屋顶花园,实现了项目多首层的设计效果,提升店铺的商业价值。



上海保利西岸时光里基于艺术化定位,通过运营前置,突破了普通商业mall的空间结构,打造一种故意模糊商业边界的立体空间。所有的空间和场地都不设限,同一个空间既可以是艺术展厅,也可以是商品的陈列场,形成一种艺术和商业交融的沉浸式文商体验空间。


通过运营前置,最大程度避免出现商业规划死角,通过同层停车、主力店规划,优化店铺进深和客户动线,提高店铺的可见度、可达度,能有效提升项目坪效。


三、从开发到资管,发展轻资产模式


头部商企的另一个共性,就是开始尝试轻资产模式。现在,中国商业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根据世界著名市场研究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分析报告,2020年出租率低于70%的商业广场数量已经达到9606家,存量商业的盘活有巨大的市场。


在管面积TOP1的万达,2020年就表示彻底抛弃“重资产”模式,不再投资持有新的万达广场物业。去年在深圳开业的“首个4.0产品”深圳龙岗万达广场,就是旧家具城的存量商业改造项目。龙湖目前也已经全面启动了轻资产模式。



随着住宅销售低迷,住宅主业对商业的输血减弱,轻资产模式将成为头部商企规模扩张的重要手段。商业地产是市场集中度也将有所提升。


精细化运营

主动持续进行产品升级


目前,市面上的商业项目,都面临几个共同的痛点。


一是同质化。大量的购物中心,从建筑形态、业态构成,到主力店铺都高度雷同。

二是电商冲击。如何让客户回到商场,是所有购物中心都要回答的问题。

三是营销费效比不可控。一些商场为了吸引客流,每年会举办大量活动,尤其是年轻、潮玩类的体验活动,往往会出现客流有效提升,但人均消费很低。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除了前面提到的定位和设计正确,还在于精细化运营。


一、场景创新,体验和服务成为竞争关键


目前头部商企,都在主动进行产品升级。例如,万达去年在深圳面世的首座第四代万达广场,就几乎是从全方位来追求体验感,打造“城市微旅游目的地”。


围绕生态自然、时尚科技、人文艺术三大核心主题,深圳龙岗万达广场打造了七个内容和场景完全不同的主题空间,共计22个特色场景。


一条长64米、高30米的世界罕见室内天梯,穿过“天眼”,一块超过2500平米的巨型LED天幕,一个直径7米的巨大悬球天穹,一座77.77米长的室内玻璃栈道鹊桥,通过“奇观”效应,将一个已经停业的建材市场,打造成辐射周边10公里方位的打卡地。



统计数据显示,龙岗万达广场开业5天,客流就超过100万。开业3个月,总客流突破800万,总销售额达6.5亿元。


除了绚丽的公共景观,在细分客群的体验和服务方面,也呈现出精细化的趋势。


例如,武汉有商业项目,专门为年轻女性客户打造网红化妆间。


图片:武汉潮流盒子X118网红化妆间


华润则针对母婴群体,在全国数十个万象城中,设置了有mamacare母婴中心,打造五星级的母婴专属空间和服务。里面有宝宝玩耍区、护理区、亲子卫生间和哺乳区,逛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延长留客时间。


图片:福州万象城mamacare母婴中心


还有一些商场,已经开始针对养宠家庭,打造宠物友好商场。


例如,上海bfc外滩金融中心,就将“宠物友好”打造成标志性的标签。2021年初,bfc联合场内超120家商户,推出宠物友好地图与《宠物友好须知》,明确划分了宠物可以进入和下地的区域,规范了宠物装备、公区游玩注意事项、商户宠物接待规则等条例。


杭州远洋乐堤港可提供宠物推车租借服务,消费者也可以携带宠物就餐。


龙湖重庆源著天街不仅在户外打造了专门的宠物休憩玩乐区,设置拾便器、拴狗桩,还在室内打造了宠物友好电梯,并且协同场内商户推出了首批宠物友好商家。商场会员也可以享受和宠物相关的特殊服务。


打造特殊场景,提供特殊服务,正在成为商场的一种差异化竞争策略。


二、业态创新,品牌孵化成为突破口


为了突破业态和品牌同质化竞争的牢笼,目前各大头部商企,基本都瞄准了首店效应和体验经济。


例如,龙岗万达广场入驻的370多个特色品牌中,全国首店、创新概念旗舰店等就超过150家,体验类业态超过80%。


但是,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特色体验业态讲究一店一策,建维成本高,消费新鲜感也容易消退。因此,一些商企开始从单纯的品牌导入,逐渐过渡到品牌挖掘、品牌孵化。


例如上海保利西岸时光里会对具有商业潜力的原创品牌进行扶持,并且辅助品牌进行拓店。


旭辉也推出自有品牌中国风“二酉书店”、地方特色美食商业IP"九巷街"。如果自有品牌能够孵化成功,一方面能突破同质化,另一方面,可以在旗下购物中心快速复制、灵活调整,放大运营优势。


图片:商业项目自营品牌,来源:铱星云商


三、科技创新,打通线上线下


目前,不管是品牌还是商场,都在发力私域经济,购物中心也全面转向会员时代。大悦城的会员消费占比达到40%以上,华润的会员消费占比甚至超过60%。针对会员的深度运营成为购物中心的营销重点,而通过科技手段将线上线下打通也逐渐成为趋势。


一是加大数字化建设,搭建线上会员平台。


例如,龙湖就通过线上会员平台,实现了旗下商业、物业、地产等平台的打通,会员在平台上,除了能够享受商业体系内的专属会员福利、限量团购、积分换礼,在部分试点天街项目,业主金卡会员还可以用积分兑换龙湖物业费,促进各个平台客户资源的互通。


通过会员系统,还可以实现第三方平台的打通,例如华润的会员平台,通过和美味不用等合作,能实现商场内餐饮的排队功能;龙湖和滴滴合作,能够用积分兑换打车券。


二是线上线下打通,精准营销,线下转化。


通过线上的数据采集,商业项目能够对客户画像进行更加精细化的描摹。例如,太古汇对旗下会员进行了“社交标签”管理,包括“味蕾大师”、“美妆达人”、“乐活派”、生活美学者、“美饰藏家”、“辣妈奶爸”、“科技酷客”、“时尚品味家”,每个标签有针对性的专属礼品积分优惠和活动任务。


通过线上的精准营销,吸引客户到线下商场。同时,线下也会专门针对会员,策划沙龙活动,设置会员专属空间、专属停车位。避免客流高峰期,过多“无效、低效”客流占据核心会员的权益,提高转化率。


图片:华润天津万象城会员中心


今年疫情期间,不少商场都通过发力线上,通过线上活动、小程序直播、对接外卖配送,实现了商场的线上转化。线上线下打通已经呈现出常态化的趋势。


小结


不管是住宅还是商业,如今都已经进入存量时代,时代的红利已经褪去了。房企的多元化赛道中,没有哪一条是容易的。专业制胜,正在成为覆盖全行业的核心准则。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