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明源君撰写了一篇关于购物中心的稿子,当中提到,目前中国3万方以上已开业购物中心总数已超6100个,总建筑面积超5.3亿平方米。
有业内人士指出,面对如此巨大的存量,如此激烈的竞争,购物中心企业的战略关注点要慢慢转向“如何运营好存量资产”、“周边客户如何变化”以及“怎样提升客户粘性”等等。
今天,明源君就来盘点下那些经营得风生水起的网红商场,看看他们是如何在感官享受、情感共鸣、社交互动等购物体验上进行升级,重塑商业空间,把“流量”变成“留量”。
商场想要流量
既要有好看的皮囊
又不乏有趣的灵魂
对于任何商业形态来说,流量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然而,过去不少商场的外形和内部设计过于单一保守,可以说是毫无记忆点。人是视角动物,也是感性动物,一旦商场没办法在客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流量自然也会越来越少。
商场想要被人记住,想要脱颖而出,就必须摒除平庸,在设计环节加强体验带入感以及增强视觉冲击力。
明源君这里列举5大要点:
第一是外立面。
在这个看脸的世界,什么物品都要拼颜值。商场更是如此。老百姓选谁不选谁,首先就取决于其外观够不够吸引眼球。一个好看且有创意的造型,绝对是商场的加分项。
近两年,国内涌现了不少造型各异的商场建筑,其脑洞之大绝对颠覆你的认知。
一种是从植物造型中获取灵感,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
西安南飞鸿乐荟中心的建筑造型设计灵感来自大自然的花卉,犹如一朵盛开的花朵,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图片来源:南飞鸿
宁波K11基于对自然元素的模拟和再创作,运用有机感、不对称的线条构成茎秆、藤蔓、花蕾、虫鸟翅膀等蜿蜒的形态,形成或优雅或柔韧的力量感。
图片来源:新世界中国
另一种是大胆运用色彩营销,让顾客看到某种颜色就能联想到特定的购物中心。
比如恒基·旭辉天地外街颜色采用了低调的砂色外立面,能够与街区环境更好融合。内街立则大胆采用张扬的丹霞红,热烈统一的整体中又不失层次感,如舞台般,将生活血液里的热烈因子激发出来。
图片来源:旭辉
位于北京的五只猫娱乐mall,主打色系是源自于《布达佩斯大饭店》的粉色,同时搭配天空蓝和西域黄,一进入其中就仿佛就置身于电影中。
图片来源:五只猫娱乐Mall
第二是原创IP。
正如人们谈到迪士尼,就会想到米老鼠和唐老鸭一样。一个高辨识度的原创IP,绝对是购物中心又一大引流神器。
明源君这里谈下原创IP的两种主流形态:
一种是从当地文化入手,更容易引发共鸣。
在地文化,是IP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
比如成都光环购物公园的扶光者,就以“四川川金丝猴”为灵感,像金刚一样沿楼向上攀爬,试图触摸月亮”,以此献给热爱自然生态、并勇敢追梦的成都人。
图片来源:香港置地
位于玄奘文化发源和传承地的西安大悦城,专门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为原型,打造了一个身披铠甲、双手合十的斗战胜佛形象。两层楼高的巨型雕塑从B1层中庭“拔地而起”,呈现出兼具震撼感、仪式感、虔诚感的视觉效果。
图片来源:西安大悦城
另一种是从卡通人物或者萌宠入手,更具亲和力。
用一个真实人物形象去做IP,未免显得有些棱角,卡通萌宠形象IP胜在亲和力十足,容易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同为香港置地旗下的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打造了一只名为“闪闪”的松鼠。这只15米高的大松鼠有一条近10米长的大尾巴,全身由16500片特制彩色金属片组成,在光照下能呈现出blingbling的视觉体验。
图片来源:香港置地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打造的“迈上!”,表现的是一个小男孩背着可爱的大象背包迈步跨过两大楼层,整个画面充满童趣梦想。
图片来源:华润置地
作为龙湖集团的原创IP,“龙小湖”的形象也多次出现在龙湖各大商场。比如金汇天街就打造了约6米高的“小湖钓星”雕塑,这也是全国首个屋顶龙小湖形象雕塑。。
图片来源:龙湖
第三是公共空间。
最近两年,随着人们对于户外空间、开放式空间需求的提升,将自然元素融入商业空间的公园式商业越来越受市民的欢迎。
上海苏河湾万象天地坐落于约4.2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地中。基于把核心空间让位给城市公共绿地的设计理念,设计师打造了一座“城市峡谷”。
图片来源:华润置地
两层地下商业空间嵌入“峡谷”之中,“峡谷洞口”的边缘通过层层退台的地景设计与地面绿地相连。地面上设置了六个“峡谷洞口”,使公共绿地与商业空间互为风景,打造出大尺度的公园既视感。
成都SKP公园层景观以蜀绣织锦为灵感,将百种不同种类的植物草木交织其中,植物与人行步道交替过度,从“织景”演化为“植锦”,呈现出一片天府锦绣。
图片来源:SKP
与此同时,公园景观层还伫立着六根景观水柱,三高三矮,意指天府之国的天上来水。当夜幕降临景观水柱将呈现4种灯光变换形式,不断循环变换。
第四是高科技应用。
随着消费者对于购物场景的要求越来越高,利用科技手段打造极具沉浸感的购物新体验,成为新一代购物中心的必答题。
比如成都招商大魔方就在场景建构融入了“科技互动”与“公园商业”两大关键元素表达。
图片来源:招商蛇口
其中,A馆入口处,上万块柔性LED屏组成了高达37米的科技城市生长树,全息树型LED屏呈现出科技感数字互动画面。B馆入口处,外立面打造600㎡的异形巨幕裸眼3D屏,带来沉浸式视觉享受。
成都SKP打造的超新星装置,重量近4吨,直径6米,由三层共2106片金属镂空片及1800个装饰件组成。
图片来源:SKP
金属镂空片外层为电镀镜面,内层喷砂,整体无一焊接点,由7200个连接片、15000个紧固件组合固定。动态光与动态部件相结合,将产生千变万化的外观。
第五是人文策展入手。
策展活动相比硬件改造和商户替换,成本更低、落地更快、更新频率更高,是购物中心持续引流、增强客户粘性的最佳方式之一。
当然,想要制造爆款文化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思路入手。
一种是主打童年回忆牌。
比如今年7月,阿童木中国首个跨界艺术项目「一飞冲天」在广州K11展出。项目不仅展示了11件以阿童木为灵感的新作,还联动广州市动漫艺术家协会和JC动漫馆,为观众带来一场跨越艺术媒介的原力觉醒之旅。
图片来源:广州K11
第二种是主打公共艺术牌。
长春万象城在开业之际就以“生生万象共创季”为主题,将策展思维融入到商业中,如将首层空间打造为《生生万象城市艺术展厅》,联动上海昊美术馆旗下艺术品牌How+左右,打造全球十大艺术家作品限时展。
图片来源:华润置地
同时,长春万象城还开展众多关于绿色的共创。比如GREEN
MARK PLAN公共艺术巡展,旨在激发社会对可回收事物的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讨论,唤起大家的环保理念,传递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
第三种是主打复古牌。
比如深业上城曾引入深圳最大的复古Party——“银盐复古市集”。
图片来源:深业上城
该市集作为复古市集的顶流IP,汇集了墨尔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深圳、北京等地的超150家古着、配饰等品牌,吸引了众多复古爱好者、潮人的关注。
精准客户画像
抓住宠物经济和二次元发展
带来的机遇
一个商场要想持续成功,就必须形成细分客户画像,找准自我定位。
比如,退休后的老年客户、职业的中年客户、有小孩的年轻客户、无小孩的年轻客户、中小学学生、幼儿园儿童,这些潜在客户的收入水平、消费意愿及消费能力决定着购物中心的业态规划。
未来几年,购物中心应该重点研究哪些人群和业态呢,明源君这里也提供几个思路:
第一,宠物经济。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5928亿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8114亿元。
宠物经济为购物中心场景创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这不仅增强了消费者与商业的粘性,达到引流效果,消费者通过宠物需求来到商业空间,也可以带动其他相关业态的消费。
比如苏河湾万象天地就在东里B2打造了一整层的宠物业态,综合宠物喂养、宠物护理、宠物训练、宠物食品、宠物玩具等服务,成为商场流量最高的区域之一。
上海保利·时光里开出了一家猫狗聚乐部宠物餐厅,店内设置了用餐区、零食区、拍照区等,并提供不同型号宠物车。
图片来源:上海保利·时光里
第二,运动人群。
购物中心往往处于人口密集的城区,室外运动空间相对稀缺,适于发挥公共产品的属性,构建运动场景。
比如
盛邻Mall就定位上海首个运动主题商场,也被称为“一座能跑的购物中心”,商场内部不仅规划了屋顶灯光篮球场、空中跑道等运动场地,还有架空连廊、L形墙面裸眼3D等网红打卡点。
图片来源:盛邻Mall
成都此地CyPARK定位国内首个以骑行为主题的新概念商业公园,项目将商业空间与全长8.6km、横贯大源区域的、成都主城区最长的空中骑行道「铁像文旅环」无缝衔接,不仅进驻多家骑行品牌,还在各楼层商业公共空间内还增设了自行车电梯、停靠点、自行车坡道等骑行友好设施。
图片来源:成都此地CyPARK
第三,Z世代。
这几年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Z世代客群消费力的上升,越来越多商业项目,开始围绕“年轻力”来做整体定位规划。
比如重庆方圆LIVE将运营空间划分为INS风、赛博朋克、二次元、国潮等五大主题街区及特色中庭,针对不同主题加入绿植景观、主题装置、氛围灯饰等元素,让整个项目化身为特色空间场景的集合体。
成都天府红开业之初,项目就以“潮玩三坑”为主题,引入三坑、二次元、电竞、文创、网红直播等业态;如今,天府红以二次元及文创为代表的业态占比超过了50%,部分门店月均销售额更是超百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