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房地产,开始翻篇了
作者:若可
2025年被称之为“好房子”元年。
此前5月份住宅新规出台,为好房子的全面铺开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头部房企纷纷升级产品体系,制定“好房子”标准,今年以来新产品陆续落地。
此前,明源君就提到过,好房子就是国家推动房地产行业止跌回稳的重要抓手。从今年头部房企的动作来看,明源君不禁感慨:房地产,真的开始翻篇了。
过去,房企依靠规模扩张、快速周转来取胜,现在行业回归产品主义时代,头部房企开始卷好房子。而好房子,也已经成为房企走出困境、重建竞争力的唯一出路。谁能在产品力上做出差异化,谁就能在新周期赢得先机。
那么,现在头部房企在好房子上有哪些探索,他们如何定义好房子?
下面,明源君详细来分析一下。

01
头部房企的好房子体系涵盖 
产品价值到技术措施
去年以来,响应住建部的“好房子”战略,各房企纷纷发布自家的“好房子”标准,在住建部关于好房子的四大标准: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基础上做细化和延伸。
以下我们列举一部分房企“好房子”的标准:
产品好不好,当然不能光看概念,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地。头部房企的“好房子体系,不仅有价值体系,更重视配套的落地指标。
第一,融入具体生活场景,让“好房子”标准落到实处。
第二,有可量化、可落地的技术措施做支撑。
以华润置地为例。
华润置地提出的“三好十二优”产品体系,涵盖了“价值层—策略层—底盘层”三个层次。
产品价值共分为八个维度:健康、智慧、安全、绿色、全龄、精工、多元、格调,在住建部的好房子标准上做了一定延伸。
“三好”,指的是好社区、好产品、好服务。
“三好”如何实现?具体细化为12个关键场景,也就是“十二优”。这十二个场景贯穿房地产开发设计到交付运营的全流程,也覆盖了社区生活了方方面面。

产品价值和策略是以功能模块、性能底盘、外观套系为技术支撑,该部分进一步拆分了产品细节,确保体系的有效落地。例如,“静音住宅”采用九重降噪技术,空气净化系统配备高效过滤装置等,为实现健康住宅创造条件。


02
房企的好房子标准,呈现出四大趋势
从现阶段而言,各家房企对“好房子”体系既有共性也有差异。综合来说,有四大趋势比较明显的:

1、性能或功能主动超配,高于国家或行业标准
住建部定义的好房子,是以安全、舒适、绿色、智慧为目标的。在5月份出台的住宅新规里面,与这四个维度相关的技术指标都已做了调整升级。
例如为了提高居住舒适性,将住宅层标准从2.8米提升到3米;隔音方面,要求卧室分户墙及分户楼板两侧房间之间的计权标准化声压级差与粉红噪声频谱修正量之和不低于50dB,楼板撞击声压级不超过65dB,等等。
这些指标的调整,为“好房子”划出了底线。
在以往,住宅产品为了控制成本,各项指标都是贴着国家标准的下限来做。而当前一些房企为了从激烈的竞争中突围,纷纷主动给项目的功能或性能“超配”。
比如,广州地铁地产的“好房子”产品观就提出,用百年地铁的标准来打造TOD项目。广州地铁地产打造的TOD项目,沿用的是母公司地铁集团做轨道交通的管理体系,比一般的住宅标准严苛,无论设计还是施工的安全标准都高于国标。
再如,绿城在2024 年发布了行业内首个企业级别的好房子标准,并在今年对标准进行了升级,形成了以“高颜值、极贤惠、最聪明、房低碳、全周期、健康宅” 六大维度为核心好房子标准,并细分出了270条核心准则。
2025版本标准对产品做了更高配置和更严格要求,例如,此前在项目上孵化的HDPE同层排水系统、独立户式新风系统等,就被纳入了今年的标准里面。据称,该版本的标准有90%高于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规定和要求

2、从产品到服务,好房子理念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
在招商蛇口、华润置地、滨江集团等多家房企的“好房子”体系中,服务都被列为衡量产品优劣的核心维度之一。
比如绿城的“5G‘心’服务”2.0体系,将服务分为“房屋服务”、“关怀服务”、“物业服务”,构建了绿城未来3-5年生活服务的发展方向。
其中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回归客户视角,将客户最关心的房屋服务进行提炼,形成从看房到交付到质保维护的房屋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
除了基础的物业服务外,也提供更多关怀服务,打造有温度的社区。例如,配置“红叶行动”社群团队,组织儿童研学、长者健康营、邻里节等活动,用高黏度社群运营提升业主满意度。
还有很多房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服务水平。
中海自研的Living OS 系统整合智能家居、社区服务、城市配套,为业主提供便利,实现了包括一键呼梯、快递无人配送、周边商圈优惠推送等在内的多种服务。
招商蛇口也将机器人服务纳入到新服务体系中,将机器人应用到社区多项场景中。
例如,智能无感垃圾投递系统,用手或脚踏感应即可自动打开垃圾桶,实现无基础投递。在小区里面部署巡检机器人、车场无人值守等前沿技术,用科技辅助日常服务。

3、从好房子到好社区,拓宽住宅产品的传统含义
住建部对“好房子”的定义,其实不局限于住宅本身,更延伸到了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不过,对于大部分房企而言,建设和运营好一个小区已属不易,好社区乃至好城区,已远远超出能力范畴了。
在这方面,国央企就有明显优势。
例如,以片区统筹见长的华润置地,就将“好房子”的含义拓展到好社区、好城区。
片区统筹模式下,华润置地会参与到整个区域的规划建设,在其中承担商业、市政公建、产业等各种业态的规划建设,并在交付后承担一部分配套运营管理。
比如北京润府这个项目,就采用的是MALL+TOD的模式,将地铁站点和万象商业及住区联动起来,形成一个生活圈。
与此同时,华润置地还在项目西侧代建了一个1.3万㎡的运动公园;此外,项目不仅配套有幼儿园、托儿所等,还引入了名校北师大附中分校区,构建了集住、商、体、文为一体的生活圈。
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楼盘的局限性,上升到了城市运营的层面。
除了华润置地,广州地铁地产、越秀地产等具备TOD开发能力的房企,也拥有类似的优势。
以广州地铁地产为例,其TOD项目跟广州的地铁同步选址、同步设计、同步建设、一体化运营。做到步行可达范围内生活配套全部覆盖,地铁站甚至专门为项目开设一条专属通道,联通小区地库和地铁站厅,业主下楼就能进地铁,出门便有商业综合体、图书馆、学校、少年宫等等配套,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4、重点打造优势指标,形成独特的产品标签
各家房企都在主动往“好房子”靠拢,大家推出的“好房子”体系也都没有脱离国家的“好房子”框架,那么,除了在细节上做得更全面、更落地外,还有什么办法让产品更加出众?
一些房企通过发挥自身特长,打造个性化IP的方式,强化产品的识别度。
以招商蛇口为例。招商蛇口的好房子体系,在“舒适健康”这一维度上,针对现代人普遍面临的睡眠难题引入“深度睡眠解决方案”,形成自己的特色IP。
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减少室内外噪音,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其中包括:
采用静音电梯,空调外机减噪处理,从源头上减少噪音产生;
利用高性能隔音材料的墙体、国标级楼板声学设计以及高气密性门窗系统,隔断外部噪音。
同层排水系统、室内门静音门锁及密封设计,减少户内噪音。
在一些项目,如北京招商序还引入了毫米波雷达等智能监测设备,可以智能调控环境,打造更舒适的睡眠环境。
IP的打造,让项目拥有独一无二的标签,在日益内卷的住宅市场了多了几分吸引力。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