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反内卷的风,吹到了地产行业
作者:若可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与此同时,《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反内卷”一词,再次登上各大媒体头版。

事实上,这并非中央首次发声“反内卷”。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首次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2025年3月份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将“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列为年度任务;

“反内卷,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

所谓“内卷式竞争”,主要指的是违背经济运行规律低质量、同质化的过度无序竞争。过度内卷往往造成成本过度压缩,产品质量下降,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高度同质化;同时,也挤压了产业链的生存空间。恶性竞争之下,企业利润缩水,也造成居民消费能力下降。

今年以来,多个行业站出来响应中央号召,发出反内卷倡议。其中就包括房地产产业链上的建筑建材行业。那么,作为内卷重灾区的房地产行业,怎么好像没啥动静?

其实不然。房地产反内卷早就开始了。

房地产产业链开始反内卷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后不久,工信部宣布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即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稳增长工作方案,核心聚焦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供给结构。

这十大行业中,涉及到多个房地产上下游行业。

不久,中交、中铁、电建、能建、中冶、北京建工、上海建工等33家建筑类企业联合发出建筑行业“反内卷”倡议书,提出不拼凑规模、不盲目扩张、不过度负债、不设“空壳架构”虚耗资源,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动水泥行业“反内卷”“稳增长”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意见》,要求企业推动水泥行业熟料生产线备案产能和实际产能的统一工作。

中钢协发出呼吁,要求企业加强自律,防止“内卷式”的恶性竞争。钢铁重镇唐山市的钢铁企业应声启动减产措施,高炉休风停产,烧结机限产30%……

房地产产业链之所以深陷内卷,主要还是受楼市持续低迷的影响。

比如钢铁,国产钢铁绝大部分用于房地产和基建。房地产从巅峰时期的年销售额18万亿,到了2024年的9.7万亿,规模缩水一半以上。一大批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也拖累了一众上下游行业,钢铁便是其中之一。

建筑业的内卷更是由来已久。最低价中标,单价一压再压;垫资做工程,结算结不了;不接项目饿死,接了项目亏死……

随着这一轮房地产下行,整个房地产及上下游产业链遭遇严重的产能过剩。供过于求,产品又高度同质化,企业为了活下去,纷纷自降身价,不求赚钱,只求“活下去”。

企业之间互卷不说,企业内部也卷得飞起。近年来,土木建筑人员“提桶跑路”现象愈演愈烈,背后正是过度内卷造型的畸形生态。

如今房地产产业链已开启轰轰烈烈的反内卷行动。“卷王”房地产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房地产内卷的根源在于过剩

在房地产,内卷早就是普遍现象了。

卷价格,别人98折我就95折,别人送物业费我送汽车;别人打折扣我就零首付……赚不赚钱不要紧,要紧的是卷死竞品,抢到客户;

企业内部卷人效:减员、降本、控费,一个人干三个人的活,领一个人的工资,号称降本增效;卷汇报:月报、周报、日报,甚至要精确了每小时做什么事;卷开会:月会、周会、双周会、项目例会、复盘会、拉通会……上班忙着开会写报告,下班才开始正经干活……

此外,还有卷佣金、卷开盘速度、卷全民营销……一些房企,已经形成了内卷惯性,什么都要卷到底,甚至以内卷为荣,倡导员工比拼谁更能卷。

说到底,这都是由于需求萎缩,产能过剩造成的恶性竞争。无论是房地产,还是上下游产业链,如果不能解决过剩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跳出内卷怪圈。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今年6月份,全国商品住宅待售面积为76948万㎡,仍然处于近10年的巅峰位置。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明源地产研究院

另外,可以看出,商品房的销售量自2021年触顶后极速下滑,到了2024年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仅剩下9.7亿平方米,与2021年相比将近腰斩。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明源地产研究院

商品房供应过剩,而市场急剧萎缩,是这一轮房地产问题的核心。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下,房企不得不以价换量,断臂求生。房企投资收缩,也造成了大量人才溢出,进而加剧了人才竞争的激烈程度,造成了有内到外的全面内卷状态。

和其他行业一样,房地产要走出内卷首先要“减产保价”,让企业有营收,有利润,有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同时,更要推动产能升级,开拓新的需求市场。

而这,其实已经在进行中。

中央部署下

房地产反内卷早已开始


回顾自从2021年以来的房地产政策,会发现房地产的反内卷其实从未间断。

第一,行业风险出清

2024年两会记者会上,住建部长倪虹明确表示,“对于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破产的破产“。

某种程度上来讲,资不抵债的房企破产,才能加速房地产行业供给侧改革和风险出清。

与此同时,通过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将项目与企业的风险隔离,推动项目复工复产,达成保交付的目标。

第二,商品房去库存

商品房的去库存,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

供应端体现为土地供应“控量提质”。

2021年,自然资源部便要求各地在编制年度供地计划时,严格限制住宅用地总量,尤其对库存消化周期长的城市减少供地规模,明确“控总量、调结构”的导向。

2024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住宅用地供应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以人定房,以房定地,合理控制新增商品住宅用地供应。并要求各地根据去化周期划定供地规模。

由此带来宅地供应大幅缩减。

从数据上来看,2021年起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急剧下降,也反映出来土地供应缩量的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制图:明源地产研究院

需求端体现为促销售,收购存量商品房。

①政策松绑,加速市场流通速度

近年来各地调控政策一再松绑,截至目前,除了极少数的一二线城市外,全国绝大部分城市的限制性政策已全部退出,商贷利率也降至历史低位。目的就是降低购房门槛和购房成本,充分释放购房需求,引导购房者入市。

②旧改货币化和房票,拉动商品房销售

发力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重点推进货币化安置和房票补贴。据测算,100万套的城中村改造将带动近1亿平方米住宅销售。

③存量收购,消化部分土地及商品房

发行4.4万亿专项债,主要用来支持地方收购闲置土地及存量商品房等,截至6月底,存量商品房收购规模已达6128套。

这些举措,正是为了控制商品房增长,减少商品房库存,缓解商品房供需失衡的局面。

第三,促进产能升级

遏制内卷的终极办法,是让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配。通过新旧产能迭代,开拓出新的需求市场。

不难发现,这几年中央的政策主线,基本是围绕“消化存量、优化增量”展开的。

在推出一系列措施去产能的同时,通过引导产品升级迭代。这在今年已有明显成效

自2022年住建部首次提出“好房子”概念以来,“加大高品质住房供给”、“推动建设好房子”等便频繁出现在中央各大重要会议上。今年“好房子”首次写进两会工作报告。各地也相继出台住宅计容新规,推动四代住宅、类四代住宅产品的横空出世。今年五月份正式实施国家标准《住宅项目规范》,标志着好房子建设进入到全面普及阶段。

我们知道,中国目前不缺房子,但缺“好房子”。人们对优质居住条件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好房子战略的推出,就是要引导商品房更新迭代,从一个过剩领域,走向一个非过剩领域,重新达成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的适配关系。

产能去化+产品革新,正是反内卷的题中之义。由此可见,房地产反内卷早已深入推进,并且,还在持续加码中。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