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这次真急了!新一轮救市开启
作者:明源君

昨天中午刚吃完饭,地产圈就炸了。



继北京宣布放松五环外限购之后,上海也官宣了放松外环外限购,力度比北京要大点



1、放松外环外的限购



沪籍外环外买房不限套数,外环内限购2套;非沪籍1年社保外环外不限套数,外环内3年社保限购1套,且均不分新房和二手房。



同时,成年单身人士按照居民家庭执行住房限购政策。



2、优化房贷利率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再区分首套和二套。



3、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



一是提高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对缴存人购买二星级及以上新建绿色建筑住房的,住房公积金(含补充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上浮15%。首套最高贷款额度从160万元提高至184万元,多子女家庭首套上浮比例可叠加计算,从192万元提高至216万元;二套最高贷款额度从130万元提高至149.5万元。



二是支持提取公积金支付新房首付。



三是支持住房公积金“又提又贷”



上海公布房地产新政之前,地产股涨了一大波,很多人都纳闷:是不是市场提前知道了上海要出新政策?



但说实话,北京、上海这一轮救市新政,明显低于预期。不过,不用着急,这只是开始,新一轮救市已经开启。


01

一线城市也急了?



新一波救市已经在路上


有人问,为什么新一波救市是从北京、上海开始的?

一是除了一线城市,其他城市基本已经放开全部限制,没有什么政策空间了。而且药效肯定没有一线城市好。

二是中央前不久刚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巩固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态势。

说明中央对于促进房地产止跌回稳,决心很大,但今年以来,基本没有大政策。目前能引起市场较大反响的,要么就是一线城市彻底放开限购,要么就是棚改2.0了。AI创意工场,天天有内容,周周有爆款

三是最近2个月,房地产市场数据非常不理想,急需新利好巩固之前的救市成果。

昨天,我们在7月数据出来,地产人傻眼了一文中分析了,7月数据非常不理想:



据统计局数据,7月份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为0.57亿平方米和0.53万亿元,环比分别下降45.8%47.5%



与去年同期相比,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降低7.8%与 14.1%



销售持续收缩,7月份新房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已触及近10年来同期新低位。

而房价也完全没有止跌。



7月份,一二三线城市新房销售价格环比分别下降1.1%2.8%4.2%,降幅较6份有所收窄,但距离回正仍然有一段距离。



二手房价格更是加速下跌。

数据显示,74个一线城市均出现1个点左右的环比跌幅:北京环比降了1.1%、上海环比降了0.9%、广州环比降了1%、深圳环比降了0.9%

要知道,中国人向来买涨不买跌,房价继续下跌,会极大影响购房者的信心。

虽然7、8月是房地产市场的惯例淡季,但如果放任市场急需恶化下去,后果很严重。

比如7月二手房价格上海环比下跌0.9%,同比跌幅则高达2.2%。

大量的次新豪宅价格也出现了下降,老破小价格就更不用说了。

一线城市更需要用政策拉住市场不继续往下掉。只有一线城市实现止跌回稳,拉起市场信心,抬升预期,才能逐步稳住全国市场。

接下来,深圳预计也会继续优化限购措施。

当然,很多地产人会认为,现在很难出什么新的大招了,除非再来一次“棚改”。

确实,现在首付比例和利率已经到了历史低位,各种限制性措施也基本都放开了,除了一线城市还有个别区域限购。

所以接下来的救市新政,可能不会像去年力度那么大,但也值得期待一下,说不定会有新的大招。

当然,除了在交易端刺激需求,供应端的政策,也值得大家关注。



02


供应端同时发力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


其实,目前国家救市的思路已经很明确了:



从交易端来看,主要是逐步放开限制,降低购房门槛,促进有购房需求的客户尽快上车。



一是通过解除限购,鼓励跨区域/跨城市的购房需求,并鼓励购买多套房的需求。



二是通过降低首付、房贷利率、税费等,降低购房门槛,刺激市场上刚需客户的。



从供应端上,则通过“好房子”新政,推动产品品质提升,刺激改善客户需求。



今年5月份关于“好房子”新规已经落地。并通过土地供应质量和产品规范调整,双管齐下,进一步优化市场产品结构,提高高品质产品占比。



一是主推低容积率优质地块。



今年是好房子的落地年,土地供地自然要为好房子建设铺路



5月份开始实施的《住宅项目规范》,明确规定住宅容积率≤3.1、高度≤80米。目的就是终结高层建筑鸽子笼模式,提升居住舒适度,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



从上半年的土地供应来看,各地都在主动调低容积率。有机构统计,今年全国容积率2.0以下在售地块占比接近50%,创下近四年来新高。

比如深圳今年的地块容积率可以说是断崖式降低,其中最低的一宗为2.5容积率。



其他城市就更低了。比如上海,年初平均供地容积率从1.87下降至1.78,北京也从1.53下降至1.45,均为近年来最低水平。

优质宅地的放量供应,无疑刺激了房企的拿地动力。当然,也推动好房子建设驶入快车道。



二是进一步完善“好房子”政策,强化住宅开发规范。



这两年,不少城市推出计容新规,本意是响应好房子战略,提高产品品质,调整产品供应结构,刺激购房需求。


但不少开发商一味卷高得房率,并以此为核心卖点。这两年市场上出现了不少得房率100%,甚至120%以上的新规产品。


新规产品确实在量价房企都表现突出,但却也导致了存量项目和二手房加速贬值,引发不公平竞争的争议。


上周有媒体报道,北京多个地产项目近期因报规未通过被要求整改,入市进度被迫推迟。核心问题集中于项目得房率超标,与当前政策对赠送面积的限制存在冲突。

据广州媒体报道,6月广州就收紧了计容新规,封堵偷面积现象。



目前来看,收紧建筑新规,将好房子得房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下一步会陆续落地执行,这也更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维稳。

未来,开发商对于“好房子”的迭代,肯定不能只卷“送面积”了,而需要在产品、配套、服务等方面都下功夫。

小结


总之,不管是对房企,还是对购房者,接下来政策的呵护都不会少。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