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城投拿了这么多地,该咋整?
作者:老胡


自去年中旬开始,城投在全国的拿地占比就不断攀升,一路高歌猛进。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在2022年首批次集中供地中,天津、无锡、武汉、宁波、苏州、广州、成都等城市的地方平台拿地量占比都超过了一半,在无锡、天津、苏州甚至占比超过七成。


整个上半年,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的城投公司进入了拿地百强榜,表现极其强势。

不同性质企业拿地金额占比



然而,城投们拿了那么多的地,却并不是每一家都拥有充分的物业开发与运营的本事。这么大体量的土地资产,他们能吃得下吗?“扫货潮”过后,城投们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城投吞地背后,机会与风险并存


看到城投大范围拿地,许多人的直观判断就是,未来城投将成为地产市场主导力量,与专业开发商同场竞争。


然而城投企业毕竟有其特殊性,大量拿地的背后,机会与风险一定是并存的。如果不能通过合适的路径来化解这些潜在风险,未来定会有部分城投公司陷入被动。


一、债务大幅上升,推高对成果实现的预期


城投相比一般房企来说,在融资方面有明显的的优势,这也是他们敢于放手拿地的底气。今年在调控政策面逐渐松动的背景下,城投债发行市场的暖意也很明显。


据媒体统计,2022年6月我国城投债发行量达4920亿元,环比增加92%;但百强房企的融资总额只有587亿元,城投债的发行量是百强房企的8.4倍。可见各地的城投,近期都在为手中刚囤的土地加紧募资。


然而,这个优势也会同步带来潜在的债务风险。债务规模越大,对土地资产未来价值实现的预期也就越高。如果城投公司不能将预期中的开发成果充分兑现,那未来的债务压力就会逐渐显现。


二、销售端持续承压,土地价值兑现难度加大


尽管今年多地出台利好政策,为楼市打鸡血,但置业市场的热度始终未有明显起色,只能说是在缓慢回血。


在这样的市场形势中,销售端的压力还没有得到彻底缓解,这对于拿了许多土地、急于兑现价值的城投来说,是比较棘手的问题。


尤其是在非一线、强一线城市中,库存本来就消化地慢。在接下来的一至两年内,还会迎来城投项目的大规模推盘。在市场行情没有大幅上升的情况下,城市去库存的压力大部分压在了城投身上,局面不会很乐观。


三、地产开发利润下滑,城投收益预期不明朗


房地产开发行业经过这一年多的深度调整后,正在逐步回归理性化的发展模式,但随之而来的是毛利率的下滑,这已经反映在绝大多数房企去年的财报当中。


城投在此阶段深度参与到开发业务中来,其真正能获得的投资回报是比较局限的,这就对城投自身的开发运作能力、价值对线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不能获取合理的利润汇报,那么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目标就难以达成,这是一个必须要严肃对待的问题。


四、城投亟待转型,市场化运作能力面临考验


近年来,城投企业也在面临市场化转型的问题。政府信用与城投公司之间正在逐步分离,城投未来必须拥有市场化运作地产项目的能力,包括融资、开发与运营等板块,他们得自己想办法去补足短板。


这种转型对任何一家城投都是大考,大部分城投公司并不具备房企的专业团队与能力。随着各地城投手中的土储大幅增加,他们必须立刻开始进行自我改革了。


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城市的城投公司,一定会出现剧烈的分化。转型成功的,未来很可能会更像是一家国企开发商;而转型如果不顺利,那手中大批量的土地资产可能会面临价值折损的风险。


城投应抓住转型契机,扬长补短

与房企开展深度合作


前面说了这么多,好像城投拿地多就一定是坏事?其实不然,对于站在市场化转型十字路口的城投来说,当下正是一个绝佳的转型机会。


一、加强市场化合作,充分释放土地价值


一些城投拿地后,执着于独立开发销售,独享投资回报。然而缺乏专业开发经验的城投,究竟能够兑现多少价值是存疑的。但如果能够开放合作,引入专业团队共同运作,将大大提升项目价值实现的机会。


对于目前手中不缺土地,只缺专业经验的城投来说,抓紧选定合作伙伴、加速释放土地价值,才是能够充分获取投资回报的方式。


而且最关键的是,依托于手中的土储资源,城投公司有机会向市场上最优秀那些房企提出合作意向。


双方共同去发挥土地最大价值的同时,城投自身也可以在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优秀团队的技术与经验外溢,这对当下的城投公司是很难得的机会。


这样的合作伙伴并不难找,代建与小股操盘等模式已经运作的十分成熟。


在代建方面,一些拥有强劲开发实力但今年没敢拿地的房企,都在寻求代建合作的机会。绿城、金地等都是国内代建行业的领军企业,如果与这类企业达成代建合作,无疑将加快旗下项目的推进进程,并得到项目建造品质的保证。


而小股操盘则会给予城投公司更多深度参与项目运作的机会。在合作操盘的过程中,城投就可以派驻团队,与专业的开发商共事,吸收市场化房企的先进操盘经验。


二、发挥城投优势,占领地产新兴赛道


一直以来,城投在城市更新、保障房建设等领域的经验与优势,是比较明显的。在当下,城投也完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去切入一些地产行业内的新赛道,比如产业地产、保租房市场等等。


在这些领域中,即使是市场化的专业开发商,也尚在起步摸索阶段。城投公司只要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充分调动在融资、招商引资、产业服务等方面的政企资源,就来得及抢占先机。


这其中,成都金牛区的传统城投平台——金牛城投,就是一个典型。其近年来市场化业务的占比逐步提升,并积极以产业地产为切入点,抢占了一条适合自身禀赋的赛道。


金牛城投自主开发运营了占地160亩的现代都市工业港项目,并已建立了自己的招商团队,与高新企业精准对接,形成了以产业地产、保障房建设和商品房建设并举的发展模式。


三、与房企合作拿地,降低杠杆控风险


虽说当下城投与国央企是拿地主力,但一直让各地城投在土拍市场托底,毕竟不是可持续的做法。随着房企的融资状况逐渐缓解,其实今年以来一些民营房企的拿地意愿已经有所提高。


未来城投也可以考虑更多地去与房企合作,共同拿地开发,以降低各方的财务杠杆,控制债务风险。


其实之前城投与房企合作拿地的案例很多,比如旭辉、首开九层与密云城建合作拿过地,还有华润联手嘉兴城投拿地等等……


这比把一切债务压力都放在城投一方身上,还是稳妥一些,城投可以专注于调动本土资源,去解决项目的推进问题。


结  语


相比起民营房企来说,城投拿地固然有诸多优势。但在获取到土地之后,城投的挑战才真正开始。


各地城投都到了需要严肃思考的时候,在同行拿地最热情的时点下,他们能否清醒认识到自身的优劣势、审慎作出开发决策,这很可能会决定公司未来的发展是向上还是向下。


小心控制债务风险,并充分兑现土地资产价值,是目前各地城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