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国央企这个岗位,最近提心吊胆
作者:若可
前些天,某土木实习生因安全事故被刑拘,在网上掀起了舆论风暴。


事故发生在去年12月30日,济南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工程发生严重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这起较大安全生产事故,经过几个月的调查,在近期公布了调查结果,两人被建议追究刑事责任,其中一人为项目部质量员实习生。


对于这个结果,网上议论纷纷,大家在为实习生叫苦的同时,也不由得感慨,土木工程人真是太难了。


都说工程难干,跟安全管理相关的活儿更难干。无论监理、施工还是建设单位,安全管理岗位都是比较尴尬的存在,没出事是应该的,出了事,基本脱不了干系。


时值安全生产月,房地产的安全生产话题再度引发大家的关注。
在国央企,安全生产一直都是底线要求。近期,地产国央企密集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安全生产负责人也纷纷重新审视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查漏补缺,提高安全事故防范及应对能力……



国央企步入转型期
安全生产挑战巨大


这几年,民企退守,国央企进击,国央企成了地产人心目中的避风港。


即便大家都挤破头想进国央企,但对于生产条线的安全管理岗位,很多人还是持谨慎态度。


安全管理岗位,在土木人的认知里面,一直都是“背锅侠”角色,出成绩很难,危险系数却很高,一不小心便喜提“真刑”。


国央企的安全管理工作,更是极具挑战。


行业换挡,国央企也步入深度转型期,一边要继续巩固基本盘,维持住宅开发业务稳中有增;一边要积极谋求转型,多元化业务同步推进中。
规模增长,业态增多,布局扩大,生产线的管理难度与日俱增。项目该抢工还得抢工,既要进度,又要质量,安全文明更是不能出错。
从历史经验来看,但凡出事的项目,基本逃不过这几个原因:盲目抢工、冒险作业、安全措施费投入不足、工程款拨付不及时、发现隐患未及时停工等。


时至今日,全国各个工地上的安全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事实上,很多项目上的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不幸发生意外,作为建设单位在安全管理工作到位的前提下,也有机会做到”尽职免责“。


某市一城市综合体的施工工地上,一台塔式起重机在顶升作业过程中,发生了较大起重伤害事故,造成了3人死亡1人重伤。


事故直接原因,是现场安全管理员违章指挥,冒险作业,无证操作,造成塔机上部结构失稳,引发了塔机倾覆。


事故调查结果显示,起重机安装单位、监理、总包及劳务派遣单位均因未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而被追责,建设单位因安全措施费支付、人员及设备配置以及管理制度及流程等方面合规,被认定为依法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在这次事故中免被追责。


不过,目前很多房企在安全管理工作上做得并不到位,事故依然时有发生,且一旦发生意外,项目各参与方基本都逃不开责任。这也提醒房企,尤其国央企,在安全管理方面,补齐短板刻不容缓。

人,钱及管理机制
多管齐下降低事故发生概率


和民企相比,国央企除了常规经济活动外,也要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安全生产是国央企不可逾越的底线,一旦出现安全事故尤其是较大或重大安全事故,对国央企形象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对相关负责人的职业生涯来说,更是抹不去的阴影。


事实上,每家国央企对安全管理都有一系列的规范和措施,但实际管控效果却天差地别。


前面提到,安全管理工作不好做,根源出在钱、人及机制。当前,国央企身处转型期,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环境就更为复杂了。


第一,随着业务规模增长,业务板块扩张,管理制度不健全,人员配置不够的情况更为突出。


第二,员工安全意识薄弱,觉得安全管理是施工单位和监理的事,建设单位只管出钱就行了。


第三,各类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相互孤立,知识和经验无法沉淀,未能形成标准化的知识库。


第四,规章制度停留于文件,执行流于形式;监管手段落后,管理效率低,信息传递不及时。


正如一位工程人说的,安全管理需要一个好环境,没有好环境管不好安全。这个“好环境”,至少包含以下几个层面的内涵:


1、强化全员安全意识,人人都是安全生产责任人


首先,钱要到位,安全措施费要落到实处。


国央企的管理层,对于安全生产要有极强意识,优先保障安全生产资金投入,并对安全生产措施费进行 穿透式管理,确保资金落到实处。


其次,团队配备要到位,人员安全生产意识要加强。


一些安全管理到位的国央企,都舍得下成本健全公司安全管理组织,比如,有的国企建立了安委会“双主任”制度,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并配置专职负责人,各级子公司也配齐各级安全管理岗位。


对于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员工,设立严格准入门槛,比如社招的安全管理人员要求持注安证上岗;新员工入职必须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并建立学习档案。


再者,推行全员责任制,每个人都要对安全生产负责。
从集团主要安全负责人到一线基层员工,都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责任制,明确一把手责任边界的同时,要求每个人都要做自己工作范围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最后,定期组织内部交流分享,以标杆带动整体提升。
比如有的国央企要求,各个子公司的负责人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安全研讨活动,交流好的经验做法。重要的相关方,比如总包单位、监理单位也要参与建设单位的安全管理培训。
通过打造安全生产标杆工地,为全员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带动各个项目的安全管理水平全面升级。
2、安全管理标准化,且形成可执行落地的清单

工程建造流程长,环节多,其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牵涉面广,细节多,如果不能形成体系化管理,很难不出纰漏。而很多房企安全管理规范比较零散,不成体系,以至于落地过程中错漏百出。


建立管理标准,实现现场标准化,操作流程标准化,才能从源头上减少隐患的发生。


有的地产国央企就结合国家安全管理规范,制定了符合自身业务特征的安全标准。同时,完成标准规范的数据库建设,各地子公司结合属地化要求和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及时进行更新。


而且,标准的制定,要求具有高度落地性。比如管理动作“清单化“,具体到每个月做什么,每周做什么,一线员工只需“按图索骥”,照着行动清单一项项完成即可。


3、安全管理成果纳入考核,起到约束和导向作用


仅有培训教育,可能仅能起到短期效果,想要安全生产的要求深入人心,还有赖于日常工作考核。


这就需要有一套安全管理评价体系,定期对工作成果进行考核。


目前,不少国央企引入了第三方机构进行目安全风险评估排查。
对于安全生产低风险事项,由项目自行整改,而对于评分过低,安全隐患较大的项目,需对安全隐患部位停工“拉闸”,并由公司负责人亲自驻点敦促整改,直至验收闭环才能复工。
风险评估的得分,将影响半年度及年度绩效考核。有的国央企每半年就针对安全管理团队进行一次考核,考核范畴既包含安全管理的结果,也包含安全管理的过程。
其中,过程考核包括安全管理行为以及现场安全生产状态;结果考核则体现为安全事故的发生频率及程度。两者在考核指标中各占有一定比重。考核得分按照权重,纳入到各单位领导班子的年度绩效指标。


4、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助力安全管理质提效


目前,一些工地的安全管理工作,依然停留在线下汇报、人工填报等落后形式上,不仅效率低、错漏多,且信息传递不及时,数据无法沉淀,不利于事故的防范及管控


相反的,一些国央企引入了安全履职管理平台,实现了安全管理的全面升级。


比如,利用AIoT镜头自动识别抓拍工地上的不安全不文明情况,例如发现现场人员未戴安全帽,或者发现现场有明火时,指挥中心自动发出预警,管理人员可远程连线现场项目经理,提醒及时处理风险。


又如,现场巡检,管理人员在现场巡查时,可以将过程数据在线留痕,由系统智能生成巡检报告,巡检评分明细,整改报告等,助力集团智慧分析。


再如,将全国各项目的安全生产情况,全部归集到一个可视化的数字指挥中心,集团领导可以“一屏掌控”各项目的实时情况,做到运筹帷幄,决战千里……


此外,平台还能根据法律法规,梳理出领导班子成员需要履行的责任清单,并在每年底实时生成履职成绩单。

短期来看,数字化的应用,实现了安全管理的提质提效。
长期来看,国央企根据安全隐患的类别及数量的变化趋势,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安全管理体系优化升级,确保安全管理人员履职尽责到位,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