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地产行业,有两个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一个是「去库存」,一个是「好房子」。
分别对应行业当前面临的宏观问题和微观问题。
宏观来看,市场要回暖,想尽办法「去库存」是绝对的核心。从上到下的救市政策已经铺天盖地了。
但是微观来看,企业要生存,要在市场竞争中率先突围,光有政策还不行,产品力才是核心,也就是住建部号召强调的「好房子」。
因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头部房企都开始在“卷”「好房子」了。
一些房企打破了行业设计瓶颈,做出了革命性的产品创新。行业也逐渐开始走出“产品同质化”的陷阱,进入了一个产品维度的新时期。
房企产品体系快速更新
到底什么是“好房子”,国家其实是给了明确方向的。
3月份,住建部长倪虹说,
“不同的面积、不同的价位都有不同的好房子,将引导建筑师精心设计好的户型,鼓励企业研发好产品、好材料、好设备,也希望能够多行业跨界协同,合力建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好房子,让群众能够住得健康、用得安全方便。”
关键词,就是四个:绿色、低碳、智能、安全。
最好,能多行业跨界协同。
在住建部的提倡下,头部房企,尤其是国央企,响应“好房子”的行动非常踊跃。纷纷围绕“好房子 ”的标准,对自家产品体系进行了一轮重新梳理和迭代升级,推出了全新的好房子战略。
一、体系化升级,刷新高质量标准。
例如,绿城去年就在国家“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指导方向下,提出了绿城“好房子”的6大要素——“高颜值、极贤惠、最聪明,房低碳、全周期、人健康”。
华润置地则在去年年底,发布了「高品质九观」产品新标准,通过制定品质管控标准、建立质量巡查机制、将品控纳入各级管理考核指标等一系列做法,强化全过程品质提升,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好产品。
华润置地从人本观、自然观、城市观、美学观、性能观、适配观、工艺观、智慧观、服务观九个维度重新定义“好房子”。
华发则在2024年4月,发布了“新一代好房子华发科技+产品体系技术标准”,形成「四化十五优」的好房子标准。
所谓“四化十五优”,“四化”就是以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产业化,基本上和住建部的“好房子”标准高度对应。
“十五优”则是数字智慧社区、智能家居、超高实得率、绿色低碳、科技精工建筑、智慧绿色园林等,重点在户型设计、智能系统等数十个细分科技领域进行创新突破。
二、积极跨界创新,实现科技突围。
再多行业跨界协同方面,房企的响应也相当积极。
例如,华发就在智慧化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跨界协同。让物理空间成为搭载智慧化服务软件的平台。
而且,这套全屋智能家居体系,是采用的开放式设计,能轻松接入各类品牌智能设备,而不是提供给业主一个封闭的系统。
这样就能高度适应各个家庭的实际应用场景和品牌偏好,打造一个能够自适应的智慧社区。也解决了一直以来,各种智能设备之间不兼容的问题。
越秀在部分项目,也同样引进了华为的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在交付空间盒子的同时,打造全套的软件系统。
同时,越秀还和网易蜗牛读书进行了跨界合作,在项目中落地“蜗牛空中图书馆”,联合打造智慧社区生态。
通过 WIFI/AP、GPS 科技手段,只要在“蜗牛空中图书馆”覆盖空间内,打开网易蜗牛读书app,即可免费阅读APP上海量的书籍。让社区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居住空间,还是一个云上图书馆。
三、绿色健康,重回主流视野。
其实,在好几年前,地产行业曾经掀起过一阵「绿色建筑」的小风潮,一些中型房企凭借绿建优势,也收获了很不错的知名度和业绩。
但是随着行业进入下行通道,“保交房”成了重点,成本更高的绿色建筑更加没人谈论了。
从去年开始,在官方引导和企业的竞争需求下,新一代好房子再次开始追求建筑本体的绿色低碳和环境健康。
产品形态更灵活
在房企新的产品理念指导下,地产行业的产品形态,也逐渐开始呈现出新的设计特点。
一、从建筑视野,到城市视野
过去大家买房,更多关注的是建筑本身,但现在随着人们对社区生活的期待越来越高,社区与城市界面的融合与功能利用,成为了规划设计的重要考量。
首先,是局部红线退让,打造更多公共空间。
例如,华润置地就认为,拿到一块地,不能只是简单的强排、算货值,而应该对周边整体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进行综合思考,提出公共价值最大化的方案。
去年华润置地在上海的几个明星项目,基本上都做了红线的局部主动退让。
▲中国铁建&万科·朗拾花语河岸效果图
不仅放大了水系景观优势,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公园放松空间。
其次 ,打造更多便民空间,放大公共性。
除了退让出更多的公共空间,一些房企,甚至还会在大型项目,打造更多的公共配套,来提升项目的公共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已经具备这样一种理念,那就是,不应该用围墙来割裂城市空间,让城市街道变得单调乏味。而是在项目规划阶段,对红线内外进行整盘考量,为业主提供层次更丰富的生活方式,有机地融入城市生活之中。
也就是万科所说的,“从建筑视野,到城市视野”。
毕竟,业主不是与世隔绝地生活在围墙里,舒适、多元、丰富的街区带来的烟火气,才能够让居住更幸福。
二、户型设计,不断突破瓶颈
在住建部长所表述的好房子标准中,还明确提到要“引导建筑师精心设计好的户型”。
其实,房企在户型上的竞争,早就已经“卷”麻了。但是,随着去年下半年开始多个城市放松设计规范,给房企户型创新又打开了空间。
首先,是“四代宅”的大爆发。
这之前明源君在《2024年,第四代住宅彻底起飞》和《真不敢想,零公摊时代真的来了》中,给大家详细介绍过目前四代宅在户型设计上的创新进展。
当然,也有一些房企在四代宅的探索上,继续做加法。例如,四代宅+低空经济。
另外,公区品质升级,也成为大趋势。
在产品设计越来越卷的背景下,房企的品质升级重心,已经从户内开始向公区蔓延。
这些设计亮点,让户型的改善属性更加具体和丰满。除此之外,社区会所、功能性园林景观,也都是开发商目前在疯狂“卷”的方向。
不得不说,行情倒逼下,行业正在收获一次产品全方位的创新大爆发,这可能是“塞翁失马”式的一次意外收获。
三、从标准化,到非标准化
上半年,明源君在《地产行业,熟悉的时代又回来了》中说过,目前头部房企还有一个产品趋势,就是:标准化产品复刻,部分让位于定制化设计了。
例如,华润置地在上海的不少项目,都增加了定制化的细节,在强调项目的审美风格。例如定制公区的景观地面、种植池、水池都定制成弧形设计,匹配项目整体的设计风格。室内的装修部品材料,例如仿古水龙头等,也统一进行了大量风格化的定制。
绿城的“生命宅”则为同一户型提供多种格局可选套餐,实现了户型定制,满足客户家庭差异化的需求。
并且还能提供后加装服务,通过“5+1加装包”(颜值、收纳、电器、智能、软装包+定制包)为业主随心定制室内装修。
从标准化,到定制化,根本上是从过去的“效率至上主义”,转变为了“客户需求至上主义”。显然,这种思路更加符合如今供需关系逆转的大趋势。
小结
目前这一轮围绕「好房子」展开的产品体系更新潮,其实是遭遇发展危机后,房企们开始主动思考,住房短缺时代结束后,未来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居住产品?什么样的产品战略能够穿越周期?
头部房企们,都已经在答题。而最终,市场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