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号

反馈

顶部

熬夜看完所有房企的年报,我越想越害怕!
作者:凌峰

 

读财政史,可以看到一个国家或王朝的兴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有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上市公司的年报,同样是一个行业的编年史。

 

截至3月底,但凡还正常的公司,都已经公布年报。明源君熬夜看完了几乎所有典型上市房企的年报,以及业绩发布会的内容,越看越害怕,因为,透过这些典型房企的年报,明源君发现房地产行业的逻辑真的变了!


管理红利时代就是拼刺刀

赢了才有红利,输了出局

 

2020年,房地产行业经历了一场惊险的过山车——年初疫情突袭,销售额几乎归零;年末的销售面积和销售金额却双双创出新高。

然而,与此同时,一家接一家百强,五十强,甚至此前的十强房企纷纷曝出危机。而很多人相信这才刚开始。

 

因为,逻辑变了!

 

业绩会上,融创中国董事会主席孙宏斌判断,新房销售市场将达到20万亿元,中国城市化率还有20个点的增长空间;旭辉控股董事长林中说坚定看多中国,看多房地产行业……可是,旭辉2021年制定了2650亿元的销售目标,比2020年增长15%;融创2021年销售目标为6400亿元,比2020年增长11.25%。

 

纵观所有典型房企,之前那种高调冲规模的言辞已经绝迹,像孙宏斌这样谈论增量空间的声音也极少,更多的是强调“集中度”,强调未来一到两年内“三条红线”降至“绿档”的决心。

 

这一点不奇怪:增量方面,即便未来如孙宏斌的预判,空间也不到20%;至于“三道红线”降至“绿档”,更是代表了信心——否则,无论是合作方还是购房者,都会对你保持高度警惕。

 

因此,“管理红利”也是3月房企年报季里的热词——碧桂园、佳兆业,乃至利润之王中海等,都无比强调这四个字,以及自己过去1年里在这方面取得的进展,碧桂园就强调自己2020年成本管控成效显著,费率大降了18.4%。

 

众所周知,管理红利这个概念是郁亮在去年正式提出的,之后迅速成为热词,但各自的理解不一,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提高人均效能等,都被归入管理红利的范畴。在2020年财报中,万科对此进行了阐释——

 

管理红利时代以“充分竞争”为主要特征,竞争烈度将显著提升。如果说,土地红利 时代和金融红利时代,决出的是收获的多少、发展的快慢;那么,管理红利时代决定的是企业的生存,不能胜出则意味着被淘汰。

 

因为,未来企业不能再靠囤积原材料、赚土地升值的钱了,也不能再靠加杠杆赚金融杠杆的钱。

 

再结合郁亮在业绩发布会上再次提及美的集团:

 

2007年,家电行业市场已接近“天花板”,但经过残酷的洗牌,存活下来的龙头企业比如美的、格力、海尔,最终都凭借着好产品、好服务和好的经营管理能力赢得了市场,给股东创造了良好的回报。以美的为例,在家电行业的管理红利时代,无论是产品力还是盈利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

 

2020年,中国家电行业的总营收为14811.3亿元(数据来自工信部),美的、格力、海尔的市占率达到45%以上。

 

这就是房地产行业“管理红利”时代的命运——存量厮杀,刺刀见红。虽然其集中度不会像家电行业那么恐怖,但相比现在,至少还有1倍的提升空间。

 

按销售额统计,2018年美国前三大开发商霍顿、莱纳、帕尔迪市占率分别为9%、8%和7%;按销售套数统计,则分别为13%、8%、10%。

而目前,碧桂园、万科、恒大的市占率均在4%左右。未来一定会出现1.5万亿甚至2万亿规模的巨头……

 

所以林中说:高手对决,只有千里马没有黑马。

 

这对像龙湖这样的“三好学生”却是利好——过去,黑马频出,好学生在数字上看起来比较吃亏;如今,要求大家都必须做三好学生。不少规模房企,甚至巨头在此之前得先还清旧账。

 

如做不到多项全能

也做不了单项冠军

 

在2015年5月22日的股东大会上,时任万科总裁郁亮抛出了“未来十年市值达到万亿”的新目标。

 

郁亮所说的万亿市值,指的是万科成为多业态上市平台,业务独立分拆上市,整个“万科系”加起来1万亿市值。当时,他还提到,要“在住宅和传统商办地产之外找到新的增长点……希望十年后的利润来源中,有一半来自于现在的传统业务,有一半来自于新业务。”

 

当时,行业新一轮的大行情已经启动,嗅觉灵敏的恒大已经发出“48天上100个项目”的军令状。很多刚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的房企,又在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本来已经在转型的房企,又调转船头,all in地产开发。因此,郁亮当时的言论更多被理解为宣传造势……

 

可是,如今,恒大已经提早一步实现了万亿市值的目标——

 

截止4月1日收市,恒大汽车市值达到5895亿港币,恒大物业市值1706亿港币,中国恒大市值1896亿港币,恒腾网络933亿港币,嘉凯城128亿人民币,再加上计划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的房车宝(前不久引入163.5亿港元战略投资,按照投资额和占股比例估算,房车宝现阶段的估值已超过1600亿港),总市值妥妥的超过万亿。除此之外,还有恒大童世界和恒大冰泉可以分拆独立上市。

 

对此,恒大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地产大局已定,前三巨头的地位难以撼动。未来,同心多元化是工作重点。

 

事实上,强调转型,是过去几年来房企财报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过去,强调转型,部分还有些口是心非,因为即便是多元化做得不错的万科、恒大、融创等,到现在,新业务的营收占比都还比较低。现在,则要真诚得多!

 

上面这句话是某top50房企老总跟明源君说的。

 

至于理由,很简单:

 

一是虽然这些新业务的占比很低,但是资本市场给予的估值远高于地产开发板块,仅靠地产开发板块,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万亿市值的。当然,有不少人觉得,这里面泡沫比较大,但投钱的人会难道比你傻?

 

二是不转型不多元化,未来你会失去参赛资格。

 

最简单的,地方政府在出让土地时,设置的门槛越来越多,没有多元化的能力你很难拿到既优质又价钱合理的地。

 

旭辉总裁林峰在业绩就表示,多元化渠道拿地利润往往会远超招拍挂项目,因为“都靠拍地未来你的毛利跟净利压力肯定会比较大。”

 

在旭辉2020年1310万平方米新增土储中,通过一级开发、商业勾地、收并购等渠道新增的土储占比达到了51%。2019年时,这一数字只有33%。51%的多元化拿地,能够带来超过3倍的销投比。


中海地产总裁张智超在业绩会上透露:“从2019年开始,我们就更加重视关于非公项目的获取,所以我们在集团层面单独成立了拓展及产业合作部,希望扩大我们的朋友圈和生态圈。”

 

林中在投资者会上还表示,旭辉希望打造出一个生态型的业务平台,在这平台中除了住宅开发、商业办公等业务之外,还包括了物业、长租、健康养老、科技IT和产业创投等。

 

郁亮表示,万科不同业务类型,要接受上市检验,先后都会上市,上市考虑全面和长期,全面是考虑业务协同性……

 

10年前,被问及是否跟王石存在分歧时,郁亮就说过:万科本身不想做商业地产是为了做好住宅而去做商业地产

 

万科养猪,也是这个逻辑。

 

龙湖主航道业务进一步升级为C1地产开发、C2商业运营、C3租赁住房、C4智慧服务、C5房屋租售、C6房屋装修六大板块,也是这个逻辑。

 

在祝九胜看来,经营性业务的生意模式、现金流特征与开发业务区别很大,不适合沿用开发时代的标准进行评估,对于经营性业务,应避免从单一的财务视角去评估,而是用长期最大化市场价值来衡量。


他以GIC转让上海七宝万科广场股权和万纬物流为例:GIC持有七宝万科广场股权的七年时间,IRR达到了16%以上。平时由于是历史成本法计算,这些价值创造很难在当期财务报表中体现,但GIC转让凸显了其市场价值非常高!

 

所以,你看,管理红利时代绝不仅仅是控制成本和精细化管理那么简单,他要求你要从单项冠军变为全能选手。

 

对企业来说,人才越来越重要

但开发板块2/3的工作会消失

 

1962 年,A·钱德勒教授出版了《战略与结构》,在书中,他通过对通用汽车、杜邦公司等美国80家大型公司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最终得出一个当时著名如今已是常识的结论:组织结构服从于战略。

 

所以,这两年,规模房企的组织架构变动十分频繁,有的房企几个月一变,让人看了都觉得十分折腾,但这种折腾却是十分必要的。

 

在业绩发布会上,郁亮指出,万科这几年战略比较清晰,但遇到了两大短板,一个是组织,一个是人才。万科从两年前开始做组织适配的问题,但在组织适配战略的情况下人才需要先行。

 

万科、中海被誉为地产界的黄埔军校,怎会遇到人才的短板?

 

还是前面所说的原因,行业的逻辑变了!

 

万科今天是在跟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竞争人才,因为科技已经融入到万科业务的方方面面,对人才的要求发生变化了,原先是从房地产行业中去选择优秀人才,现在需要从全社会选择优秀人才!

 

郁亮说,对于应聘人才,集团层面要求在两天之内给回复,每两天会开一个人事方面的会,不能让人才在等待中降低万科对他的吸引力。

 

龙湖董事长吴亚军也在业绩会上表示:公司每个招来的学生基本都被我面试过的。我在招他们的一瞬间在想,他们能不能在这里工作30年或者40年到退休……

去年,龙湖招了500个国内外名校的岗位,哪怕80%被吴亚军面试过,这个强度也是很大的。


考虑到龙湖有数万员工,这个动作更可以说是十分重视。

 

像万科、龙湖这样重视人才的房企还有很多很多,为何?

 

因为,这些校招管培生被寄予助推公司转型的厚望,比如龙湖的C3租赁住房团队,整个年轻团队服务,租赁住房业务的客层在21岁到32岁,年轻的团队能更好理解用户。

 

即便是在地产开发板块的,也多是在从事数字化等更具有开创性的工作。

 

所以,这两年,房地产行业呈现出一边优化减员,一边大举招聘的现象。中年危机,人才年轻化,都只是表象。更深层次的逻辑是行业变了!

 

2020年,万科地产开发板块的人均产能(合同销售额/员工数)是3553万元,这个数值并不算很高,排在其前面的还有不少,如果整个行业未来能达到这个水平,开发板块只需要50万人左右,即便只有万科2020年一半的水平,也只需要100万人左右,而现在整个行业有300万人左右!

 

物业、商业、物流、长租公寓、科技等板块,需要大量人才,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跃迁过去。不论你是成本口的、运营口的还是工程口的,如果不能做到前30%,未来都要另谋高就。

 

在林中看来,未来能存活下来的对手都是行业里的高手,大多数不会有明显的短板。企业如此,人必然也如此。

 

小结

 

比销售数字更重要的是,行业竞争规则正发生深刻的改变。“土地”、“金融”,都是单项的关键资源,而“管理”,是全方位的能力要求,而且,企业需要在个方面做到极致才会有优势。

 

正如彼得德鲁克在《动荡时代的管理》一书中写道:“动荡时代最大的危险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过去的逻辑”。谁会在未来的竞争中胜出?我们拭目以待。(作者:明源地产研究院 凌峰)


推荐关注
明源地产研究院
扫一扫,了解更多详情
明源地产研究院视频号
关注
明源不动产研究院
关注